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女子

天可汗 第八卷 1-15章 作者:西风紧

2018-12-11 09:42:36

【第八卷 铙歌列骑吹飒沓引王侯】 第一章 游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太平公主坐在紫宸殿大殿上缓缓地对着手里一张纸念起来。   另外一份关于河陇战况的捷报却被她丢在一边的御案上连看也不看一眼,只顾观摩随带送回来的诗了。其实她也不用看捷报就知道河陇战场战场发生的事,几乎整个长安及大明宫都在嚷嚷,她能不知道吗?   殿下两边站立着两排文武大臣公卿,静静地听着太平公主念诗。大家显然一听就明白诗的意思了,因为这首诗实在浅显易懂。诗好不好自然不能看它写得有多生涩难懂绮丽诡异,更不是有多少生僻字,而是它的意境和真挚情感……显然孟郊这首是上乘之作。就连躬身侍立在木台之侧的宦官们都听懂了,鱼立本文采好点,另外还有一个张肖完全是半文盲。   太平公主当然从来没读过这首诗,念出来之后立刻就想起在薛崇训出征前特意找人为他打造的战甲,诗中用密密缝的身上衣喻那套性能可靠的精良百炼甲也还得体。   她沉吟片刻,薛崇训从小到大虽然在自己身边呆的时间不太多,但她还是比较了解自己的儿子,儿子们中的老大薛崇训从小只喜舞刀弄枪爱和武师们玩,不亲文墨客,教习的一点琴棋书画之技也是出于贵族子弟的考虑强迫让他学的。不料近几年倒是听说好几首诗赋是他写的,这首也是?   太平公主不能肯定,便问下首那些饱学之士:“此诗是何人所作?”   空前的战争胜利消息在面前,举国传颂的当口,满朝重臣都聚到紫宸殿来了。就在这种时候太平公主不问正事,却问起诗词,这让一脸严肃的大臣们不是很理解,但也有不少人认为太平公主这是在故弄玄虚有什么深意。   这时翰林院的一个饱学儒臣站了出来认真地回答道:“回禀殿下,古今诗赋典籍未闻此游子诗,定是新作。”   众人都点头附和断定是新作,这大臣说话严谨小心,很难抓到他们的纰漏。既然是薛崇训从边关和边报一起送回来的,多半就是他作的了,不过大家不这么说,只说是新作……究竟是他写的还是出自幕僚文人之手也不明说。果然太平公主说:“既是新作又是崇训送来的,那就是他写的了。”大家都默然没有应答,对于拿不准的事不能随便明目张胆阿谀奉承。   太平公主顿了顿便又说道:“华清宫已修葺完成,这冬天也来了,我过两日要去华清宫,之后的朝政常务由政事堂商议着办,如有分歧由中书令张说定裁,重大的事才送华清宫。”   大臣们一听这个决定顿时面面相觑,有人马上就进言道:“殿下明鉴,虽然朝廷未下诏召晋王尽快回京,但微臣认为晋王很快就会上表班师回朝,且不言战事已经结束聚集河陇的十万大军可分遣各地分散兵权,晋王已无必要留在那苦寒之地;就说方才殿下所诵之《游子吟》中一句‘意恐迟迟归’不正表明了晋王的心迹?等他凯旋班师回国之时,长安乃至全国定然舆情沸腾……乌海之战大破吐蕃五十万,此战的影响非同小可,早已是天下闻名上至公卿下至贩夫走卒无一不议论……”他越说越慢,皱眉拿捏着用词,尽量不涉及敏感问题(功高盖住、天下变姓等),只说道,“届时万人空巷朝野诸事繁多,很多事都需要殿下主持大局,故微臣谏言殿下暂缓临幸华清宫。”   这个出头提出意见的大臣完全说到了大家的心坎上。他没有直接说一席话中包含的隐晦意思,可这紫宸殿里坐着的站着的人都是权力场的老油条,大家都听明白了……晋王回来了这天下还姓李么?就算晋王赤胆忠心,手下那些幕僚战将愿意这样埋没自己?其实那大臣想说的就是长安的政治即将动荡,这种时候作为李唐的实际掌权者还跑出长安去泡温泉,这是什么道理?   在站的各位大多数都即是太平公主旧党,又和薛崇训的关系千丝万缕,理是理不清楚的。他们也不是非要提防薛崇训篡权,但是不管这天下姓还是姓薛,总得要解决才行,否则内乱起来没有人会受益。这种时候太平公主就更应该留在长安,无论是要母子协商和解还是重新开始一场权力角逐,总之是要面对的事,跑到华清宫去逃避是怎么回事?   说完话的大臣弯着腰退回自己的位置上,大殿上安静极了,几乎是掉一根针都能听见,大家的神色都很凝重严肃。   不料太平公主却一脸轻松,带着微笑道:“不就是在崇训班师回京的事儿么,这有什么繁琐的?到时候礼部派人到明德门布置下礼乐,依制安排好。之前华清宫的工匠分作两班日夜赶工才赶在冬季前完成,我要是今年不去,华清宫的官匠们岂不白忙乎一场?我也不能了自己的心愿。如今大唐心腹之患吐蕃元气大伤举国相庆,天下太平之时我去温泉之地享享福有什么不对的?”   她是真不明白情势还是装不明白?大伙认为应该是后者,太平公主干预朝政几十年不可能看不到目前的事!所以大家听她这么说,完全没有人愿意将话点明。   张说等人不动声色地小心抬头看了一眼,观察太平公主神情,因为他们站在前面离得稍微近一些。不料被太平公主发现了,她笑盈盈地俯视下来,张说忙垂目把站姿做得更加恭敬。   难道她已有良策在胸?朝臣们百思不得其解。   这时太平公主道:“等薛崇训回来忙完了正事,让他到华清宫见我就行了,大家散了吧。”她说罢便直接站起来离开宝座。   殿下的朝臣们忙喊道:“恭送殿下。”   太平公主刚走到门口,鱼立本上前扶她的时候就小声地说了一句:“朝臣估计纳闷着呢。”太平公主“嗯”了一声道:“先让他们纳闷一阵呗,咱们不能让臣子们把什么都看透了,不然大伙儿怎么知道敬畏?”   ……太平都走了,大臣们也就纷纷散伙,陆续向南出殿门,该干嘛干嘛。   其实无论是威严的京师官署中的京官,还是书院中那些涉世未深的士子,每当这种场合都有“物以类聚”的现象,关系好的几个人一般就同来同往。这里也不例外,一旦结束了注重礼仪的廷议,大家就很随意,谈得来的就走一块儿说着闲话。   自从新法合作以来,中书令张说和户部尚书刘安就走得很近,两人打得火热,经常在一块儿。这时刘安又快步追上了张说,用感叹的口气道:“圣心难测啊。”   张说知道他在感叹什么,心说这厮完全是薛崇训提拔起来的人,这种时候可得多个心眼,别一漏嘴说出什么薛崇训听不得的话,那不是把自己往火坑里推?中书令张说和其他很多大臣一样和薛崇训也关系不浅,但他和刘安这帮人有本质的区别,刘安根本就是薛崇训的嫡系死党,阵营站位那是很清楚的。   “瞧今天太平公主殿下的神情言语,毕竟血浓于水,母子之情非身外之物可以比拟的。”刘安又随意地说了一句。   张说“啊”“哦”“额”地前后应付着。   这时刘安总算意识到张说的应酬之心了,故作不快道:“张相公把我当外人了?”   “此话怎讲?刘相公言重啦!张某和你什么关系?”张说愕然地说表情做得有些夸张,心下却道:咱们这是在什么地方干的什么事儿?把谁完全当“内人”这种事儿,只有刚从进士做上京官的新嫩白痴才干得出来吧?   张说觉得自己不说点实在的不足以表明诚意,便靠近了两步沉声道:“社稷大事不可能那么简单,就算太平公主和晋王也不能随心所欲。此中干系复杂,不仅有家国天下的考虑,还有天下十六道数不清的姓氏门阀,有的人这样想有的人那样想,舆情难以预料。所以我才不愿妄论。”   “可殿下好像成竹在胸,已经有法子了。”刘安皱眉道。   “天心难测啊……”张说用刘安的话回敬敷衍过去。   刘安:“……”   张说撸了一把马脸下的大胡子,俯首耳语道:“老夫在官场混迹了大半辈子,也实在琢磨不透有什么能成竹在胸的万全之策。就说晋王的武功以前都给低估了,两千袭王帐、六万破五十万,试问当今天下谁人能挡?当下又携以少胜多之威,他手下的人真要谗言怂恿他干什么事儿,可就大了……但是殿下始终是李家的人,这个就不说了,就说天下的殷实知礼之家、大户高门之阀,以李唐为正朔者不在少数,人心所向智者顺应大流,有些事难说……”   其实自称老夫的张说并不老,也就四十几岁,在官场上正当最好的年纪,既不稚嫩又精力旺盛。不过他那嘴长胡子配上长长的马脸,看起来实在显老,自称老夫也不觉得突兀。   二人说到这里已经有点太明白了,不过幸好私交不错话说到这份上正好,也无甚要紧。刘安沉默了一阵,便岔开话题,说着轻松一些的事儿和张说往宣政殿外的官署去了。 第二章 归宿   果不出朝臣所料,薛崇训大致处理了善后便上表班师回朝。他将集结在陇右的十万大军化整为零,重新分调到河西朔方陇右等地。然后将河陇防务托付给杜暹,令其在黄河九曲等地屯田并处理吐蕃问题。既无大战,薛崇训留在河陇地区已无必要,遂开始准备归程。   神策军的编制是京营,他便以此为借口率神策军八千众从河陇向长安进发。军中的将领几乎都出身飞虎团,把家安在长安的,大伙赶着回家过年行军速度很快。在半道上,薛崇训已得知太平公主离开长安去了华清宫泡温泉。   长安的官员们有得一阵忙活,不仅要准备各项繁琐的事宜,如核对功过名册论功封赏准备迎接仪仗布置等等。最让政事堂头疼神策军这股兵马已经在路上了,等到了长安准不准放进城来?   七个宰相在官署里碰头一议,大部分人都很头疼。刘安说道:“等晋王他们回京时都要过年了,大过年的城里张灯结彩,咱们把为国破敌的功臣将士堵在城外喝西北风,这如何服人?”   大伙微微点头,觉得刘安说的是那么个理儿,但此中又不是仅仅是讲道理的时候。中书令张说是太平公主不在长安时的责任人,他也挺犯难,便说:“趁还有些日子,赶紧报到华清宫去,让殿下拿个主意。”   众人一听这个办法最好……有时候权力意味着责任,谁都愿意把责任推出去。于是就按照张说的法子办,政事堂十分效率就拟出公文快马送出城去了。   从华清宫传回来的消息一样,认为宜厚待立功将士,准其进城驻扎在城南军营。   到得腊月间,薛崇训率部到达了长安城外,这座古老的城池已进入了视线内。关中已经下雪,漫天的雪花铺在万物之上就仿佛焕然一新,带来的春的气息;相比之下,长途跋涉的神策军将士们就显得风尘仆仆又脏又黑。天气那么冷,路上又很不方便,驿站上也容纳不了那么多人,大伙都是自备帐篷扎营,薛崇训等高级将领官吏十天半月不洗一次澡也属正常,更别说士卒们很多时候赶路太累没烧热水连脸也不洗。   在悠扬飘荡的雪花中,大伙都眼睛亮睁睁地看着远处的宏伟古气盎然的长安城墙城楼,灰黑的破旧盔甲让他们犹如一群远游归乡的游子。   “大唐的都城!”一个沙哑的声音嚷嚷道,声音中包含感情。薛崇训认为那流露的是淳朴古典的爱国之心。此时底层大众的思想还达不到认识统治者剥削压迫人民的高度,实际上百姓士卒最信的还是满口仁义道德知书达理的士大夫阶层……在这种情况下,整个汉族的中心长安京师在大家的心目中地位崇高,这种神圣的意义薛崇训用现代的心理去是无法理解的……他族没法理解张骞为什么历经那么多年一直忘不了大汉的使命一门心思想回去,更纳闷这个民族没有统一的宗教信仰为何能长盛不灭。它是上古炎黄子民的文化支柱,地位比任何宗教还要崇高,所以无论是佛教基督还是绿教到了九州之地很快就会面目全非。它仿佛是引领所有人们生存方向的灯塔,光照天下十六道及远达黑海北庭俄罗斯地区数不尽的羁州势力范围。   薛崇训也眯起眼睛多瞧了一会,在记忆里他还是第一次在远处这么久久地观赏长安这座古城。   此时此刻他那颗蒙灰的心也因将士们的激动心情而阳光起来,近朱者赤嘛,懂的太多有时候并不是好事。   “万岁,万岁……”人群中挥舞着兵器兴高采烈地欢呼起来。大家的高兴是因一种心理“归宿感……”无论我在什么地方,不曾感到绝望;无论面对多么艰难的困境,有朝一日衣锦还乡荣归故里便能得到应有的奖赏,就算战死沙场埋骨他乡,衣冠和名字也会刻在天下族人的碑上,那块碑叫青史。   薛崇训总算明白了自己的无畏与恐惧缘由,在这时他已忍不住热泪盈眶。   身边的将领们诧异地看着薛崇训的脸,他忙笑道:“还是归时好。”说罢拿着手里的树枝伸进衣服里挠背。   薛崇训有点洁癖在家里经常洗澡,在路上没有条件身上一脏就很不舒服,总觉得浑身都阳,不过都是些小事倒没什么,拿着根树枝常常挠挠就行了。   “走了,进城!”   众军缓缓行进到明德门外却没见着外面有人,风雪中确实少有行人。正诧异的当口,忽然谯楼上一阵隆隆的鼓响,明德门缓缓开启,两列衣着崭新的羽林军骑兵整齐地奔了出来。紧接着只见一帮人骑着马笑吟吟地走来,紫的、红的、青的各种各样的颜色袍服,周围一下子鲜艳明快起来了。   铙歌吹奏起来,这种军乐以吹奏乐器为旋律配以鼓乐,很好听,粗旷而欢乐有点像军队进行曲。周围热闹非凡,大家的兴致都很高。张说为首的政事堂官员上前嘘寒问暖说着客套话,但乐曲声音很大,大部分话薛崇训没听清,反正跟着瞎应酬就过去了。   羽林军骑兵开道,众将士和官员们从宽阔的天街(朱雀大街)中央缓缓向北行。这时只见天街两旁张灯结彩犹如过大节一般,密密麻麻的全是围观的百姓,果然万人空巷。吐蕃是唐朝长期以来最大的心腹之患,此战的名声太响了,刚刚打完就天下皆知。长安的官民听闻晋王归来,自然想看一看以一敌十的猛士们啥模样。虽然天气不好外头下着鹅毛般的雪,但热烈的场面并不让将士们失望。一路歌吹和欢呼,薛崇训等人确实找到了衣锦还乡的感觉。   往北走到太极宫外时,只见一队宦官正缩着脖子簌簌发抖地等在那里。待薛崇训等人到了,他们才站直了身体,当头的一个宦官对着一卷五色绢念道:“宣大唐晋王逻些道行军大总管薛崇训、左金吾卫将军张五郎、神策军将军殷辞……”   一连念了一大堆人的名字,众将侧耳听着,一听到自己的名字就暗自高兴。去见皇帝是一种礼遇,更重要的是这回肯定是去听圣旨受封赏,由宫廷直接给的封赏可能就封侯啊高升品级之类的。   宦官们传罢旨意便带着应宣的将领官员们向大明宫那边走。大伙骑着马沉默了许久,一个将领才闷头闷脑地问道:“咱们面圣就不换身衣服,就这么去?”   “没事,不就是见皇帝么?”一个将领故作轻松地看了一眼薛崇训,仿佛他就是皇帝一样……其实在场的不少人是第一次进大明宫,多少还是有些紧张。   面圣的地方是含元殿,这是最高规格的召见,刚进大明宫就听见奏起了宫廷钟鼓之乐。节奏很缓慢却恢弘,颇有王者的大气。   大臣们先一步进宫去了,宦官们带着薛崇训等人随后才来到含元殿前,只见宏伟的宫室大山一般高大矗立在眼前,人们在各个道路上来往的身影犹如蝼蚁一般渺小。   外面一间官署里的官吏和宦官先检查身份,对着名册喊一个名字,喊道名字的人交出兵器并被搜身,长相和描述的相近就放进去。唯有薛崇训完全不鸟这帮官吏,没人敢把他怎么样,他在宫中是骑马乘轿还挂兵器。   折腾了一阵,大伙才跟着依然全副武装的薛崇训从龙尾道上慢慢向上走,薛崇训这厮腰间挂着三把刀面圣。   宫里的人穿着都很讲究,看起来干干净净的很整洁。神策军众将及文官忽然出现在这样的地方,简直可以用衣衫褴褛来形容,就如一帮乞丐一般大摇大摆地行走,身上的盔甲太笨武将们走起来就是这么个姿势。   刚走进大殿,就闻到一股从香鼎里飘出来的异香,闻够了汗臭闻这味儿真是很舒服。文武大臣分列两边,众将情不自禁地随着宫廷钟鼓的节奏缓缓向前走,只见皇帝正坐在高高的宝座上,有俩漂亮的小妞举着两把羽扇站在后面,旁边还弯着腰站着一个宦官听候使唤。   这时王昌龄小声提醒道:“别他娘的左顾右盼……”就算是少伯这样风雅的文人在军中呆久都时不时要冒出一句粗话来,“先领了封赏再说,不然一会御史要弹劾,他们的职责所在。”   众将一听还是实在的好处比较重要,遂规矩了许多低着头走到殿下,大伙一起跪倒高呼“万寿无疆”,毕竟龙椅上那年轻小子是天子。   不料就在这时,周围小声出现了议论声,跪在地板上的薛党幕僚们抬头一看,见薛崇训正直冲冲地站在那里,和皇帝见面不守礼,众幕僚纳闷他怎么了?   长得英俊白嫩的皇帝李承宁的脸色也变了,怔怔地看着他说不出一句话来。就在这时一个御史猛地站了出来,正声说道:“天子在前,面圣不行跪拜之礼是逾制!”   薛崇训平静地说道:“臣的膝盖在战场上受了伤,又在风雪中冻了许多天没法跪,要不臣趴在地上给陛下行礼好么?”   周围顿时一阵忍俊不禁的压抑笑声,特别是薛崇训身后的那帮子部将完全礼数荒疏之辈早笑了。倒是有不少见惯世面的大臣仍然一脸严肃。   李承宁抬起袖子嗓音有些哆嗦道:“免了,晋王乃贵胄又是大唐的大功之臣,趴着成何体统?朕特允你免跪。” 第三章 会意   从河陇回来的官吏将帅都有晋升封赏,唯有薛崇训没有,只被赐予了一些金帛以示皇帝的嘉奖。按理这次河陇大捷最大的功臣应该是薛崇训才对,他是主将,按照论功行赏的制度应该给他赐封;这事儿问题就出在他以前的爵位已经太高了,贵为亲王还能怎么封?   当初授予兵权的是太平公主,现在可好她跑华清宫去了,善后却撒手不管。此时的矛盾是无法用律法合理解决的,别说今上李承宁手里没有实力收拾薛崇训;就算他有那份实力在这种时候对付晋王(有种方法是不能给予更多封赏的时候就除掉),也会带来巨大的不良后果。   见完皇帝众将跟着薛崇训从含元殿出来,其他人不能在宫廷里骑马只能步行,薛崇训可以不过也牵着马和大伙一起走路,路上还能交代一些事情。   雪还没停,宫室之间宽阔的广场上有不少杂役在扫雪,他们冒着风雪一身裹得严严实实的至少得保证各条道路上没有太厚的积雪。   薛崇训回头说道:“神策军长途跋涉回到长安需要修整,一会五郎和殷辞去安排一下,让大伙儿歇几日……如无意外情况,一直到年后都没啥事了让大伙过好年。”   部将听罢应了一声。一众人在路上随意地说了一阵话,就算是一次小型的会议把事儿都商量好,至于下面怎么完成那些事薛崇训就不管了。   或许是古代人力规模和传递技术的限制,薛崇训已经习惯了唐朝这种“会意”型的自上而下的组织形式。就是命令都是模糊型的,只需要向下传达一种意图,大家就会以此意图为支点按照经验和自己的想法去完成。   不似现代管理方法那么严密而细致,这时的各级人员有很大的自主性。有时候薛崇训反倒觉得这种看似落后的体系只要用人得当十分效率。比如薛崇训当初设计府上书院后面那个有活水流动的水潭,就没有不厌其烦地交代需要多大的竹管、倾斜度多大、要水的流速如何……只一句话:让这潭水活起来,又要有幽静的意境。然后工匠们就能想出各种办法达到目的而且干得很快,这不得不说是汉人的勤劳娴熟天赋。   出了大明宫,薛崇训发现府上赶车的庞二已经在宫门外的大街旁等着了,庞二摸了摸脑袋说道:“孙夫人是外面又是风又是雪的,就让俺赶着车来等着郎君。”   众将去牵各自的马,向薛崇训告辞,他们得先去管神策军的各种事。薛崇训和几个幕僚没啥事了,就准备回家。   正巧王昌龄也住在安邑坊,因为他的宅子是薛崇训送的,薛崇训便邀他同车。于是仪仗队便沿着太极宫宫墙东面一路往南走,同车三人,除了薛崇训主幕二人,还有形影不离却很容易让人忽视掉的三娘,因为她的话实在是太少了。   车队穿过大街小巷,外头各种市井生活的声音传进车帘。过得一会,又听见一阵孩童的歌谣。   大家都有点累,没说话,于是那歌谣便清楚地传进了耳朵:“鬼在山,禾女运,王天下。鬼在山……”   薛崇训一听“王天下”这样的字眼就敏感起来,但他文才有限一时没有领会这童谣的意思,便转头看向王昌龄。只见王昌龄脸色一变,敲了敲车厢道:“快停车!”   薛崇训问道:“这几句歌谣是什么意思?”   王昌龄愕然看了两眼薛崇训,大约觉得他能作出一些不错的诗赋,怎么会不懂这么浅显的意思,他便说道:“这是古时曹魏篡汉时的歌谣,这会儿忽然在市井中唱起来,真是很奇怪啊!”   “哦……”薛崇训淡淡地应了一句。   王昌龄推开车门道:“我下去问问那些孩童,是谁教他们唱的。”   薛崇训若有所思地想着什么,也未制止王昌龄,只随口言:“都是些小孩子,能问出什么来?”   车马仪仗就停在大街上,等着王昌龄向巷口走过去。王昌龄看起来很在意这事儿,不过薛崇训到不以为意,坐在车上瞧着。见王昌龄正摸出一个什么小玩意在一个穿红袄儿的女童面前蹲下去,薛崇训见罢乐了,回头对三娘笑道:“你看少伯像不像拿着棒棒糖哄小姑娘的怪叔叔?”   三娘面无表情,更无法理解薛崇训话里暗含的笑话。薛崇训见状有些兴致索然。   过得一会王昌龄回来了,说道:“啥也没问出来。”   薛崇训笑道:“怎么弄的?”   王昌龄郁闷道:“那孩童说父母教她不能要陌生人的东西,还嚷嚷我是坏人,然后那帮孩子就四散跑掉了。”   “人父母教养得不错呢。”薛崇训依然保持着笑容,“上来罢,甭理会,成大事不是在背后弄几句童谣就成的。”   大伙正待要走,忽然一声清脆的叫喊:“薛郎!”薛崇训回头一看,只见一个穿着白色貂皮的少女策马而来,不是白无常是谁?   乍一看去她还挺正常的,头上戴着一顶帷帽把那头白发给盖住了,露在外头的小嘴唇红下巴秀气,看上去就像一个性格活泼的富家千金一样。薛崇训条件反射地抱起双拳:“白七妹,大冷天的怎么跑出来了。”   白无常飒爽的身姿从马上跃将下来,一脸委屈地走了过来:“把人家一个人丢在府里,你们俩男女就跑出去快活了……”   三娘愕然,薛崇训一看这阵仗要糟,他左右一看还有许多随从和将士,白无常恐怕要当众扑到怀里耍憨卖娇的,让大伙围观总之不太好。他急忙伸手一拉:“咱们上马车说话。”   王昌龄尴尬道:“我还是骑马走吧。”   “没事没事。”薛崇训摇头道,心说你家那娇娘还是老子帮你从青楼弄出来的,和我装什么纯?   白无常已腻到了薛崇训的身上撒起娇来,薛崇训敲敲车厢正声道:“庞二,走了。”   “你还说很快就回来,这很快就是几个月啊,我在府里找不到事做都闲得快发疯了,要不是孙夫人没事就给些钱花销,我可就要去做老本行了,到时候别怪我给你惹麻烦。”白无常嗲声嗲气地痛诉着。   这时三娘实在看不下去了,冷冷看着窗外说道:“日子好了反倒不习惯,还不如去过以前那种过了今天没明天吃了上顿没下顿,时时提心吊胆的日子好了。”   白无常瞪圆了眼睛看着三娘没好气地说道:“没人当你是哑巴,难得听你说那么多个字,说得挺溜地啊!”   薛崇训笑而不语,王昌龄正襟危坐一副目不斜视的正人君子模样。   “别理闷葫芦!”白无常一把抱住薛崇训的胳膊把脸贴到他的肩膀上,“从今天起我要一直黏着你,你去哪我就去哪,别想把我再丢在府里。”   薛崇训难得耐心很好的样子,一脸的笑意:“我家里一群老婆要养呢,总得要干些正事,你跟着我能做什么啊?咱们是做官,可不能看谁不顺眼就让你去一刀捅死……”   白无常那水灵的大眼睛滴溜溜地转了转说道:“子曰无功不受禄,我拿你家的钱花也得做点事,要不我做你的书童、长随,我敲那些当官的身边总有个人跟着一刻也不离开,和跟屁虫似的……”   三娘冷冷道:“别乱用子曰,人家要笑话你。”   薛崇训乐了,说道:“你瞧半文盲都知道,你连三娘都不如,还要做我的书童。再说也不是哪里都可以这么胡闹的,你跟着我帮倒忙差不多。”   “……”三娘的脸上青一阵白一阵,闭口不说话了。虽然大伙很少用文盲这个词,不过她也能很容易明白这不是什么好话,大概就是“睁眼瞎”的意思。   白无常道:“你太小看人了!我也不是什么时候都胡闹呀,你问问‘半文盲’。”   她闹了一阵,又恬颜问道:“给我带了什么礼物?”   薛崇训道:“从陇右带了一些西域珠宝和好毛皮,部下已经送府里去了,一会回去就能拿出来分。”   白无常道:“宫里没重赏你?哎哟,我听说你在吐蕃杀了人家五十万人,皇帝这得要付你多少酬金啊?!”   “怎么可能杀那么多,打仗的目的并不完全是杀人,取得战略目标就可以,再说吐蕃在战阵上死伤的不足三分之一。”   “三分之一……”白无常掐指一算,“那也得有十几万条性命啊!按照咱们那行的规矩,你真是发大财了,皇帝拿什么奖赏你,干脆把江山送你抵债算了……”   “慎言!”一直没说话的王昌龄突然义正辞严地喝了一句。   白无常伸手按住胸口,皱眉道:“王少伯你唬谁呢?冷不丁喝这么一句,和三娘有得一比。”   王昌龄道:“祸从口出,小娘应该明白忠孝礼仪之重,何况事关社稷,这种大逆不道的话岂能随口戏言?!”   白无常根本不怕他的一本正经,反而笑道:“你帮薛郎讨债,到时候封你做宰相或是什么公什么卿啊,光宗耀祖有什么不好的?” 第四章 链子   兴许真正的大家闺秀是很难像白无常一样活泼胡闹的,因为要遵守的规矩太多了。薛崇训本身并不迂腐,也乐得她胡闹笑口常开不是坏事,近朱者赤嘛。不过听说她想扮成书童跟着自己,薛崇训还是一口回绝了:“长随你真干不了!”   他的口气有些太直接了,白无常顿时拉下脸气呼呼地说道:“多简单的事儿,凭什么我干不了?三娘也是女人,她还能做侍卫呢。”   薛崇训看了一眼王昌龄,收住笑意正经道:“你现在可以不论身份地位地胡闹,那是因为你的身份是我的‘好友’,这样不挺好吗?一旦身份和关系变了,我们就必须遵守这个世道的规则,要讲伦常等级,否则主不主仆不仆君不君臣不臣地胡扯,自己都不遵守规矩,何以让天下人信服这套规矩?”   王昌龄一言不发,这时听得薛崇训的言论也微微点头表示赞同,薛崇训虽然有时候为人随便礼仪荒疏不过心里还是明白的。   白无常却没那么好说话了,她委屈地说道:“你又拿大道理训人家,好像肚子很多墨水一样,瞧你写那手字……”   几个人在马车上一路谈笑吵闹,不知不觉就到安邑坊北街了,王昌龄的家在前面,先告辞下车。两家在一条街上,过了王宅很快就到晋王府了。府邸还是老样子,只不过走时的落叶阵阵如今变成了雪花飘落,屋顶上铺上了白花花的一片积雪。古色古香的建筑在雪花中朦朦胧胧分外美丽,就如一张画儿似的,也显得非常幽静。   很快就见到一屋子的娇妻美妾,其实也没几个,有名分的也就一正妃俩偏妃。妻子李妍儿的肚子有些微微隆起了,她本来是苗条的小蛮腰因为怀孕就很明显,全家都当宝一样护着。薛崇训从来没当过爹,不料在时光遥远的唐朝竟然有了后代,这让他的思绪有些混乱仿佛还不太适应。不过这一切就原本应该自然而然的,甚至在此时还显得有些晚了,不过他的心理照样没适应过来。正如权力的逐渐倾斜也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儿,不过他尚未适应。想起回来的路上听到的那个童谣,还有朝野的一些风声他也有所耳闻,他自然能意识到风雨欲来的气息。   晚上在府上有个小型的家宴,人不多菜肴却是精致,算是给薛崇训接风洗尘。薛崇训坐下之后发现酒是葡萄酒,便回头看向孙氏心说一定是她安排的,孙氏的心思一向比较细密。   果然孙氏笑道:“从太原来长安送贡品的官员非要送一份到晋王府,我也不敢留太多,想起薛郎在家时爱喝这葡萄酒,长安文人也视之为珍品,便留了一些葡萄酒。一则自己能喝,二则家里来了宾客薛郎用它招待人,也不失风雅呢。”   薛崇训抱拳道:“还是大人想得周到。”   长安的葡萄酒从西域运来的少之又少,多是太原等地酿造的,而且也是小众饮品,只有皇室贵胄和文人墨客才好这口,民间几乎难以见到,因为太贵了味道也不怎受欢迎。   薛崇训又对李妍儿说道:“过几日我要去华清宫见母亲大人,在家呆不了两天,王妃可要顾惜身体和肚子里的孩子。”   李妍儿是他的老婆,用这种方式说话确实有点奇怪,不过一家子都在场旁边还有不少奴婢,薛崇训也不能太没正形。偌大的一个晋王府,也是一个等级森严规矩不少的小社会,做主人多少要有些书香礼仪之家的作派,古人崇尚“相敬如宾”。   李妍儿正吃得欢,一般这种时候她都很少说话一副馋样,就算要做娘了看样子也没多大的改变。她听得薛崇训对自己说话,忙吞掉嘴里的食物,放下筷子说道:“哎呀,我知道了,每个人都这么说烦都烦死了……”但很快她就意识到孙氏在旁边,忙改口一脸无辜道,“宇文妃平日里常常为我把脉,人家可是大名鼎鼎的神医,有她照顾着郎君就不必牵挂啦。”   薛崇训见她的模样,险些没把刚喝到嘴里的一口葡萄酒给喷出来。   宇文姬也妩媚地露出笑意道:“王妃的身子很好。”   ……吃过晚饭,丫鬟们忙着上来收拾桌子,然后摆上清茶和小天酥等茶点,家人们便一边喝茶一边聊天。   薛崇训趁机叫人把自己从河陇带回来的礼物拿进来,送给在场的女人,大多是些珠玉宝石等容易携带的东西。坐在上位的孙氏拿到一对镶嵌着鲜艳宝石的镯子,便笑道:“连我也有份呢?不过这镯子太艳了,可不适合老太婆戴。”   “大人怎会是老太婆?您长命百岁也不急着老啊。”薛崇训说笑道,当着众人的面他也不敢开太轻浮的玩笑。不过他也没说假话,孙氏虽然是长辈,可哪里有半点显老?这个时代市井间的劳苦女性到了三十来岁确实就像中年妇人一般,不过孙氏生活在贵族家却不能同日而语,她的身材和皮肤都保养得非常好。脸上看不到一点细纹,身上那身襦裙和小袄裁剪上吸收了鲜卑服饰的一些特点,窄袖细腰,包得身材前凸后翘。她可并不比那些年轻小娘逊色,反而有股子成熟而优雅的味儿。   孙氏抬袖遮住脸下半,笑得合不拢嘴:“你这小子嘴巴真会说话,我见了太平公主殿下在她面前夸夸你。不过呢,你这镯子真没选好,还是以前孝敬我那根链子好,啥时候我再戴上你瞧瞧。”   “娘说的是什么链子啊?”李妍儿一脸好奇道。   薛崇训听罢心下一热,什么链子?就是那条打造成肚兜模样的珠宝链子,那是穿在里头的情趣用品,要瞧非得脱光了才能瞧见。她这是在暗示什么吗?一定是,起先我说在家待不了几天,她一定不想错过了在家的几日。   这几个月薛崇训在长安到河陇之间奔波了一个来回,也就从慕容嫣那里得到了些许慰藉,除此之外几个月几乎是没怎么近女色。何况从陇右回来在路上走了近一个月可是真正没碰过女人,此时他被孙氏这么一撩拨,心已经热起来。   慕容嫣这次没有随他回长安,去伏俟城见汗王还有一些事,薛崇训要过一段时间才派使节去接她。   薛崇训一本正经道:“今晚大人就戴上啊,我看看什么样的东西才合您的心意,免得我给您选的礼物不喜欢。”   孙氏道:“我平日哪里有心穿金戴银,怕将府上的风气给习坏了。”   俩人就像打哑谜一般,外人根本不知道他们话里的内涵,而且孙氏的神情举止也相当到位不可能看出弥端。就算她露出笑容的时候,也是没有半点不得体的地方,大部分时候是一种修养很好的端庄样子。   但薛崇训却了解她那端庄娴淑下的热情洋溢……他一门心思就想着孙氏了,至少在今晚其他女人都没法和孙氏相比,除了她那些太年轻的妻妾小娘无法抚平薛崇训长时间积压的饥渴。   大伙说了一阵闲话,总算到了该各自回去休息的时候,薛崇训一直等待着夜色渐深。显然程婷和宇文姬都比较期待薛崇训会去,毕竟她们也挺久没见着薛崇训了,但她们自然不能明说,否则有争宠的痕迹,不利于和家人的关系。而薛崇训今晚哪里还顾得她们?他早已被孙氏撩拨得心急火燎在那强压着。   周围渐渐安静下来,薛崇训坐在起居室里拿着一本书装模作样地看着,看了半天当值的姚宛才忍不住提醒道:“郎君你拿倒了。”   “哦?我正想事儿。”薛崇训忙放下书,皱眉装着深沉,好像心事重重的样子。姚宛见状便轻手轻脚的生怕吵着了他,或许是朝里的事。   又磨蹭了一会,薛崇训便站了起来。姚宛忙问道:“郎君要歇息了么,我给你打热水洗脚。”   薛崇训一本正经道:“我去书院拿查查几份卷宗,你要是困了先睡会,不用管我。”   “是。”姚宛轻轻屈了一下膝盖,回头看了一眼窗户像是想起了什么,忙到柜子里取了一件毛皮大衣给薛崇训披上,又拿了一把伞放到他的手里说道,“我唤人提灯笼送你。”   “嗯。”薛崇训道貌岸然地点点头。   出得门来被风一吹果然凉飕飕的,薛崇训拉了拉衣领心下顿时微微泛出一些温暖,果然还是女孩子的心细,自己一门心思想那事去了就没想到外面冷。他撑开伞,一个奴婢提着灯笼在前面照路。雪还在下不过小一些,在空中飘逸得非常慢显得更加轻盈,在灯笼的火光映照下很漂亮。   沿着长廊走了一阵然后是听雨湖边的石子路,薛崇训转头一看,湖面大概是结冰了。通过湖边的那间草堂,书房原子的屋顶轮廓就出现在了光秃秃的树枝之中,屋檐下挂着灯笼,夜色十分幽静一如空中无声无息的雪花。 第五章 美味   孙氏房间的窗户上依然亮着灯光,那灯光犹如有温度一样,薛崇训看见它的一瞬间浑身马上就暖和了许多,雪中的寒风也仿佛没那么冷了。他打发了提提灯笼的丫鬟,沿着书院屋檐缓缓走去。那扇窗户纸的亮光像一种特殊的摩尔斯密码,在传达着复杂而缠绵的信息,是世上最复杂的信号之一。   路过那扇雕花木门,薛崇训不动声色地伸手轻轻敲击了三下,很轻,声音马上就淹没在了风声中。他就像只是路过这里,只是走缓了两步而已。   就在这时,窗户上的灯光骤然熄灭,屋檐下挂的充当路灯的灯笼光彩立刻凸显了出来,那让人心动的窗户因此失去了光彩。很快门便“嘎吱”一声轻响,里面伸出一条裹着浅红缎子的胳膊一把拉住薛崇训的衣袖,把他拉了进去。   拉他进去的人自然就是孙氏,她就站在薛崇训的面前。房间里一片漆黑,但是她的目光却因反射着门外屋檐下微弱的灯光亮晶晶的。薛崇训反手闩上门,“波”地一声木头的轻响,大概是气氛的影响让他觉得声音十分美妙。   “干嘛把灯灭了?”薛崇训低声说了一句废话,大概他觉得此时此刻总应该说点什么,不然就太像纯粹发泄肉欲了。   孙氏没有说话,缓缓上前了一步,轻轻握住了薛崇训的手。她抬起头,那星光一般的眸子哪里还有平日的庄重?薛崇训甚至感觉那眼神带着些许祈求和伤感,他低下头注视孙氏时,她又低下头去了。   一切都是安静的,薛崇训甚至能很清晰地听见门外从未停止的细微风声。黯淡的光线中一些琐碎动作,她的抬头低头,她握住薛崇训的手,情绪中带着激动又有克制,这大约就是古典东方的婉约处事风格?薛崇训感受这一切也可以说是一种享受,安静的美好,却并不会感到孤寂因为是两个人。   他闭目呼吸着这暧昧温情脉脉的空气,孙氏见他没什么举动而且站在门口也不走,便拉起他的手犹豫着放到了自己的胸脯上……非常柔软、丰满,富有弹性而且坚挺,此时没有文胸不能用东西把它们托起来,它们挺着就是自然挺着。   薛崇训吞了一口口水,把手放到了她的后背上然后顺着琵琶一样的弧线搂住了她的后腰,柔韧苗条与许多宫廷贵妇不太一样。   “不是说要戴那条链子给我看吗,戴了么?”薛崇训把嘴凑到她的耳朵面前用低沉而柔软的语调说着话。也许这种时候应该说些更浓情蜜意的情话,甚至也可以海誓山盟,谁当真呢不过说着好听而已,可薛崇训一张嘴就问了这么一句。   孙氏微微有些喘息,说道:“戴了,你要看吗?”   薛崇训忽然吻住了她的嘴,孙氏一不留神闷哼了一声本能地推了一把但马上身子就软下来。薛崇训不知道唐朝的情人之间会不会接吻,也许有亲嘴一说,但他保证此时不流行舌吻。   从孙氏的反应看,她从来没有体验过这种事,两个人的舌头搅在一起。她开始是被动地接受着,薛崇训主动,品尝着那柔软的朱唇和口感很好的唾液,就像在品尝一盏奢侈的美酒。他的手也伸进孙氏的衣服里去了,手上滑腻柔软的触觉,还有鼻子里闻到的特别的女人味作为调料,所有的感觉叫人情绪飞快地高涨。   两人的情绪都高涨起来,孙氏很快学会这招,开始采取主动,一只手在薛崇训身上乱摸,一只手紧紧搂住他,非常紧仿佛想把两个人变成一个人似的。   薛崇训手上是她的温热体温,背上是冷冰冰的手,冷热截然不同的触觉堪比冰火两重天。   他们很快就衣冠不整相互纠缠着到了床边上,薛崇训显得有些粗暴地将孙氏按倒在了床上,摸到她的上衫下摆往下用劲一推,把两层衣服都一起推到了她的脖子上。就算房间里的光线很暗,照样能看到她胸口上白花花的两团。薛崇训的眼睛已适应黑暗了,他准确地把嘴凑了上去,咬了一口软软滑滑的白肉,使劲闻着那肌肤上散发的女人的芬芳。他就像一个吃了三年素的人见到一盘烤得金黄金黄的鸡腿一般贪婪。   “我能听到你的心跳。”薛崇训把脸埋在那山峦之间闷声闷气地说道。   孙氏道:“你不能用耳朵听,要用心听啊……”   薛崇训还没反应过来怎么用心听,她已挣扎了起来,反将薛崇训按翻在下面,然后俯身把美丽的乳房靠向薛崇训的胸膛。很快薛崇训就先感受了调皮的乳尖痒丝丝地触及了他的皮肤,随即而来的是温暖柔软的感觉,触觉面积越来越大……直到那两团东西被孙氏的体重压扁,鼓鼓地向两边涨开。紧紧地拥抱,心脏的位置确实是贴在一起了,薛崇训的心口感觉到那起伏的跳动,原来用心听是这样的。   他把脸在孙氏的脸脖上厮磨了一会儿,便伸手去脱她的裤子和小衣(内裤)。现在天儿冷,女人们外面穿裙子里面还穿长裤,薛崇训一进来的时候孙氏身上就没有外衣和裙子,但长裤还穿着。   孙氏也迫不及待地帮他,四只手乱糟糟地好不容易把裤子脱到了膝盖上,这时薛崇训见到那两条白生生的大腿中间黑漆漆的一团,不知为何这样的景色会对人有如此大的诱惑力,他不能自已,不等她的裤子脱掉就埋头啃了过去。“啊!”孙氏身上一颤,意外之下叫了一声出来。她先是感觉到硬硬的牙齿触到了外面,紧接着一暖,热乎乎的柔韧舌头挤了进去。那条舌头好像不仅仅是挤进了身体里的一点,它好像一下子到了孙氏的身体深处,到了心脏、进了骨髓。渴望、痒、甜蜜各种各样的感受一股脑儿地涌上来,几乎要让她昏厥。   “别……急,裤子还没脱掉呢……”孙氏扬起头用奇怪的语调埋怨了一句。   薛崇训闻到了一股子沐浴香料的味儿,那是从鼻子面前的毛茸茸的耻骨上散发出来。他也不知道为啥那么迫不及待地要张口吃她的那里,刚才完全不假思索就如本能的冲动,就如在沙漠中对水的渴望。他不是要讨好孙氏才这样,而是自身的渴望。很好吃、很美味,这种美味不仅来自于舌苔的味觉,是色香味多方面的结合……或许最多的是心理的味道。   他一面用舌头品尝一面伸手摸她的大腿,指尖过处,光滑的皮肤上起一层粗糙的鸡皮疙瘩。   孙氏压抑地呻吟,她想分开两腿,无奈脱了一半的裤子束缚在了膝盖上一番折腾之后好像缠得更紧,蹬都蹬不掉。   这种束缚感和不自由让她的渴望急速攀升,本来薛崇训今晚无意卖弄绳艺,却在偶然之间也达到了绳艺的核心精彩效果之一。   孙氏喘息着说:“我感觉有万般蚂蚁在身体里骨头上爬啊爬的,好难受,我忍受不了了,你……快来吧!”   薛崇训听罢便伸手进长袍里去掏那长物,一手去扯孙氏的裤子,不料自作孽起先把她的长裤纠缠在腿上了,怎么也扯不下去。此时此刻他哪里还有耐心地“解铃”,只得把孙氏的腿曲起来,让她的大腿压到她的腹部上,然后他跪坐在前面把身体靠上去。只有从后面才能弄进去,因为她的双腿并拢着的没法子分开,好在那里早已犹如沼泽一般,虽然腿紧紧合在一起,挤还是能挤进去的……   ……   孙氏用被子蒙着头,但是薛崇训在外面照样能清楚听见里面的呻吟,她的双手紧紧抓着被面撕扯,估计很快要被她撕破了。她的身子蜷曲着侧躺着,腿弯着压在肚子上,然后双手使劲抓着被子捂住头,也不知会不会造成窒息。不过还能听见里面的叫声就暂时不必担心她会窒息身亡。   就在这时,忽然听得门外李妍儿的声音唤道:“娘,娘你在做什么,屋里有人和你说话么?”   屋子里马上安静下来,薛崇训和孙氏都吓了一跳。激烈的动作停止下来,孙氏拿开被子愕然和薛崇训面面相觑,她大张着嘴喘气。   薛崇训道:“没事,是妍儿,她又不是不知道咱们的事。”   李妍儿敲了敲门:“开开门啊,外面冻死人了!”   “就来,我穿衣服。”孙氏颤声应了一声。   她又回头对薛崇训低声道:“被妍儿撞见,她总归会不高兴,怕生气动了胎气,咱们还是避一避省得给她添堵。你到床帐后面站一会,我一会把她打发走,赶紧的,外面又是风又是雪的别让她等久了。”   “也好。”薛崇训便起床从容地提起床前的靴子向帐后走,好在刚才太急不可耐身上的衣服都没脱,连穿衣的工夫都省去了。孙氏的衣服也没脱掉,上衣只是被推了上去,裤子还缠在腿上,不过点灯之后看得见便不难收拾。 第六章 难受   灯亮了,孙氏那凌乱的样子别有一番风景。她手忙脚乱地稍微整理了一下,不过蓬松散开的头发却没有时间收拾,便赶紧去开门。   “我都已经睡了,这么晚了你不睡跑过来作甚?”孙氏的声音平静而带着责怪,就跟平时那种不经意流露的各种情绪一模一样很正常,薛崇训听到这里不得不佩服她的定力。   然后李妍儿就急忙钻进屋来了,一面跺着脚一面把手伸到嘴巴前面哈出一口白起笑道:“天儿真冷啊!”   孙氏抓住她的手捧在手心里搓着:“慢点,别动了胎气。”   李妍儿的眼睛眯成月亮湾的形状,伸了伸小舌头做了个鬼脸,撒娇道:“娘的手真暖和。”   孙氏心疼地捂住她的手,又扯了扯她的衣领,动作百般爱怜,口上却语气不善地说:“挺着个肚子成日还瞎跑,大晚上的不好好睡觉干什么?来烤烤我送你回去,赶紧睡了!”   “不嘛!”李妍儿翘起菱状的小嘴,仰着头气鼓鼓地说,“我要挨着娘,你抱着我。”   孙氏瞪眼道:“不行!”她随即可能觉得语气太生硬了便缓了一口气道,“要是不小心压着碰着你了怎么办?你要不听话娘不疼你了。”   “呜呜呜,我是没人要的孩子!”李妍儿一面嚷一面跑到床上钻进被窝去了。   孙氏无奈只得先把门闩上,然后走了过来,她不动声色地看了一眼床帐后面,好在没发现什么异样。因灯架在床前面的位置,点亮之后外头光线好,床帐后面光线暗就很难从外头看清。她便哄着李妍儿好让她回去睡觉,可是李妍儿赖着不走,非要孙氏抱着她。   “那你先把大衣脱了啊。”孙氏无可奈何地说道。趁她脱衣服的时候,孙氏也跟着上床占领了靠里的位置……她怕万一李妍儿不小心伸手伸脚碰到了站在帐后的薛崇训。   薛崇训在里头有点郁闷,此时此刻他有种偷情要被捉奸在床的感觉。更纳闷的是孙氏起先明明说尽快打发李妍儿走,现在倒好,母女俩抱在被子里聊起天来。他的腿都快麻了,便小心地活动了两步,心道不如出去算了反正李妍儿以前就知道自己和她娘有染。   这时床上传来孙氏的声音:“不要熬夜,你要在娘这里就安安生生睡觉吧,我去把灯灭了。”   薛崇训会意,心道:等李妍儿睡着我再悄悄出去也好,省去了诸多麻烦。想罢便继续熬着。   听见细细索索起床的声音,然后“呼”地一声孙氏像吹生日蜡烛一般一口气就把灯架上的所有蜡烛都给吹灭了。   这时听见李妍儿娇娇的声音道:“娘,陪我说会话罢。”她的声音很清脆很萌,别说男人听着心软,就是女人听着也挺可爱,显然孙氏是没办法拒绝了。   薛崇训站了许久膝盖上有点生疼,大概是战场上留的伤还没好利索久站之下就有点复发了。他见灯灭了光线也挺暗的,便摸到床边坐上去了一点。过得一会,眼睛也适应黑暗光线了,他把脸瞅进床帐往里瞧了瞧,见孙氏正背对着这边侧躺着。他实在无聊,便轻轻挑起床帐的一角,把一只手缓缓伸了进去。   “呀!”孙氏忽然轻呼了一声,李妍儿忙问道:“怎么了?”   “没……没什么。”孙氏正色道,然后伸手放到了李妍儿的脸庞上爱恋地抚摸了一下,李妍儿“嘻嘻”笑了一声道:“我就知道娘最疼我了……”   孙氏随口问道:“为什么呀?”   李妍儿道:“因为娘只有我一个女儿嘛。”   “唔……要是娘什么时候做了什么让你不高兴的事,你会原谅我吗?”   李妍儿很认真地想了想,使劲点点头道:“嗯!会的。”   “妍儿真乖。”孙氏甜甜地笑了一下。李妍儿遂幸福地把头埋到她的颈窝里,双臂搂住孙氏的脖子。   “娘的脸好烫,不会得了风寒了吧?”这时李妍儿关心地问道。孙氏道:“没有,我的身体好着。倒是你要注意身子,你现在不是一个人,肚子里还有一个。宇文姬给你开的调养汤,每天都要喝知道么?”   “喝了的,酸溜溜的,味道挺好呢。”   孙氏乐道:“喜欢吃酸的好,会生个小王子。”   俩人闲扯了许久,李妍儿又奇怪地问道:“娘,你的身体绷那么紧做什么,你生病了哪里疼么?”   孙氏皱着眉头幽幽地说道:“没事,你不用管我。”过得一会儿,她又深深地叹息了一声,嘴也张开了,眼神空洞地看着李妍儿。黑暗中李妍儿也看不清楚,只觉得孙氏刚才十分奇怪,又不知道她哪里不舒服……孙氏感觉自己的整个身体都被充实地填满了,她的手使劲一抓紧紧抓住了床上的毯子,咬着银牙一言不发,脚趾头也向内蜷起。   “……我的手。”李妍儿的声音提醒了她。孙氏这时才发现原来自己的一只手正紧紧按着李妍儿的小手,而那小手正按在自己的丰腴胸脯上。她急忙放开了李妍儿的手。   不过李妍儿的手并没有拿开,羡慕地说道:“娘的胸好大呀,咦,中间的东西变硬了哦。”   “说什么呢……别闹。”孙氏涨红了脸闷闷地说了一句,那声音仿佛是从鼻子里憋出来的。   可李妍儿没把手拿开,反而把嘻嘻笑着把手伸进了孙氏的衣服里拨着那充血坚挺地竖起来了的乳尖……孙氏也没反对,只是呼吸十分沉重。   李妍儿道:“我小时候是不是用嘴含着娘的这里喝奶呀?咯咯……”   孙氏困难地保持着平静的语调:“你生在宗室家,哪里用得着亲娘喂奶,有奶娘的。”   李妍儿失望地说道:“那我竟然没吃过娘的奶……不行,我现在要补回来!”说罢便撩起孙氏的衣服,要拿嘴去含她的涨得硬硬的乳尖。   “哎呀!你干什么?这么大了还胡闹,过几月你都有孩子了……”孙氏口上埋怨,却并没有阻止李妍儿。很快她就压抑地哼了一声,胸口向前挺了挺,臀也向后翘了一些。   这时李妍儿又放开了孙氏的乳房,留下了一点微微亮晶晶的口水,换了手去拨,委屈地说道:“为什么娘的那么大,我的却如此小?”说罢用另一只手去摸自己的小馒头,“怕孩子生了都没奶。”   孙氏断断续续地说道:“有也不能亲自喂,堂堂晋王府又不缺钱缺人,得找俩奶娘。不然你的……容易变形,颜色也可能变,总之不好,你得在意自己的身子让薛郎一直喜欢你,明白么?”   李妍儿委屈地说道:“本来就这副模样,还能怎么变?”   “大有大的好,小有小的好……”孙氏好言道,“你那浅红的乳晕和尖儿多娇嫩好看的,别折腾它们……”   “你怎么知道?”李妍儿神色异样道。   孙氏道:“前不久我还亲自给你洗过澡,你是我生的,什么不知道?”她的呼吸越来越重,过得一会喃喃说道,“手……手上用点劲。”   李妍儿顿了顿,便听话地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那颗大葡萄捻。她也是经历过人事的,瞧见孙氏现在的反应自然明白是怎么回事,她还以为只是自己弄的。   “娘……”李妍儿靠近了些把小嘴凑到孙氏的耳边轻轻说道,“我现在已经不怪你了,真要想……让郎君过来歇两晚吧,反正现在我也不能侍候他,让给你好了。”   孙氏埋着头强撑着没发出声音,身体绷得很紧,已经没办法张口说话了,便没有理会李妍儿的话。   “我去如厕。”李妍儿放开了孙氏,坐起来拿火折子吹。   很快一枝蜡烛就亮了起来,孙氏仍然侧躺在那里,不过一动不动的,躺得很靠里,靠在里头的床帐上了……好像很怕碰着李妍儿的肚子才让出那么大的空间的?   暖阁外头侧面有两间耳房,大冬天的到耳房里也可以更衣,不过李妍儿提着灯笼开门去了。孙氏一言不发也没管她。   听见门关上的声音,薛崇训就说话了:“我要趁这个空档赶紧走么?”   孙氏的脸上露出一副幽怨的眼神:“刚才也不怕被妍儿发现,还在后面折腾我!”说罢伸手去抓他,好像生怕他跑掉。   薛崇训笑道:“偷偷摸摸的不正好么,又紧张又刺激。”   孙氏道:“不觉得呢,好难受那么慢吞吞的,而且想叫出来两声都不能憋得苦死了。”   她拉了被子遮着,把臀翘了起来向后靠:“赶紧的,趁妍儿不在。刚才我和妍儿说话,一直就想着要是能痛快一小会儿就好了。”   没一会儿,那木床便激烈地摇晃起来“嘎吱嘎吱”地响,床帐被折腾得快速地抖动,还有一阵像赤脚陷在淤泥里跋涉的奇怪声音。孙氏咬住被面总算可以哼哼出来了。   因为想着李妍儿随时可能回来,他们便没有保留以最效率的方式达到最后的阶段。这时孙氏已软在那里眼睛半睁着一点力气都没有,喘了一阵气,见李妍儿还没回来,孙氏担忧地说道:“妍儿怎么去了那么久?”   “不会已经发现我们了故意走开的?现在回自己屋去了?”薛崇训道。 第七章 气息   薛崇训和孙氏穿戴整齐出得门来,走到李妍儿的房门口,孙氏便向里面唤了一声,里面传来一个丫鬟的声音:“王妃已经睡下了,我这就给您开门。”   孙氏听罢便说道:“不必,那让她好好睡,我这就要回去了。”   二人从屋檐下返身往回走,薛崇训也低声说道:“呆久了不好,我也回去罢。”   “嗯。”孙氏轻轻点头应了一声。   “那……走了,不必叫奴婢起来送,晚上路是白的,也不远能摸黑回去。”薛崇训道。这边屋檐下倒是亮着的,挂着灯笼,听雨湖那段路没有灯的。他拉了拉大衣的衣领便向院门口而去,走到门口时回头看了一眼,见孙氏还站在房门口瞧着,便又道:“大人早些歇息。”   回到主屋起居室那边,开门的是姚宛,因为今晚她当值。只见她身穿白色的亵衣,外头胡乱披了一件袄子,睡眼惺忪的显然刚才已经眯了一觉了。姚宛身材高挑,沦落为晋王府的奴婢之后身段脸蛋皮肤倒是没多大的改变,除了要做一些手面活,平时也不会风吹日晒,而且薛崇训白天经常不在家她们这三个近侍一般人是不敢使唤的,基本没操劳,也难怪养得白白嫩嫩的。   刚开始的时候姚宛肯定有些诸如屈辱惶恐等不适应,还对陌生环境有抵触,不过现在看她的神情举止就明白她已经习惯这里的生活了。   “我去给你打热水。”姚宛揉了揉眼睛。   薛崇训顿觉她显得娇憨可爱,一时没忍住忽然伸手一把抓住了她的手腕。本来一副随意的姚宛吃了一惊,瞪大了眼睛看着他道:“郎君……”   起先在孙氏那里闹腾了一阵,但薛崇训许久不见荤精神还好着,便把目光下移,打量了一番姚宛涨鼓鼓的胸脯和软软的腰身。   姚宛脸上一红,挣扎了一下把手从薛崇训的手心里挣脱了出来。毕竟她还是黄花闺女多少有点忸怩,但她也没有立刻躲开还站在那里。一时间姚宛也清醒了十分,脑子里闪过薛崇训方才那火热的眼神,自然明白那意味着什么……毕竟出身宰相的千金,如今连个婚嫁礼仪都没经历就要把身子给别人多少有点不甘。不过沉默了一阵她很快就想明白了,一个小娘成日都出入一个男人的卧房,不早就是那样了么?何况在薛崇训家锦衣玉食也没什么不好,这个世道普通女人还得靠男的过日子。就如薛崇训一个人养活一大堆女人也挺不容易的,不是谁都有那能耐。   不料姚宛想明白了准备放弃抵抗的时候,薛崇训却道:“我还是去宇文姬或者程婷那里。”   他心道:在家歇几日就要去华清宫,还有更重要的正事要办,在家这些日得把妻妾们都侍候个遍不能落下一个,毕竟都在外头几个月没回家了。与其去为难姚宛,还不如省下体力对付其他几个眼巴巴望着自己过去的女人。   “哦……”姚宛幽幽地应了一声,在这一刻她反倒有些失落,同时又心下一暖,心想薛崇训倒不是那种只顾自己的人。   “那先不打热水了,一会去宇文姬她们那边再洗,今晚就不回来了,你歇了罢。”薛崇训说罢转身欲走。   姚宛忽然唤了一声:“等等。”薛崇训回头问道:“还有何事?”   姚宛上前了一步,细心地从薛崇训的领子上有手指捏起一根长长的头发,她用手心轻轻遮住嘴笑道:“你这样过去宇文妃肯定会不高兴。”   “呃……幸好你把这根头发给弄掉,不然万一她看到了确实有点添堵。”薛崇训一本正经地点点头,虽然他有几个妻妾,但是今晚既然要去宇文姬那里,她当然不愿意知道薛崇训先找了别人再去“应付”她,人之常情。   姚宛道:“要不郎君先沐浴换身衣服再去。”   薛崇训道:“我今天才洗的澡,大冬天的一天洗两回,我不是实在闲得没事干洗澡玩儿吧?”   “也不费事,冲洗一下就好,你身上有股香味,不是男子身上应该有的。”姚宛笑眯眯地说道。   薛崇训差异地把袖子靠到鼻子前猛闻,“有味儿么?我怎么闻不出来?你的鼻子也太尖了罢!”   姚宛用肯定的语气道:“宇文妃和程妃也肯定能闻出来,她们那么熟悉郎君身上的味道,怎么会分辩不出有没有别人的气味?”   薛崇训无奈地坐下来,“那成,你给弄点水进来我洗洗。”   姚宛听罢便去忙活了,搬来浴桶又提木桶去隔壁提热水,动作十分娴熟麻利,想想她刚进门那会啥都不会做干活也非常慢,人真是练出来的不是谁天生就富贵命。   薛崇训等待的时候没事干,就从书架旁边的柜子里拿了一瓶太原贡酒出来,然后取了一只琉璃枚倒了半杯血红的液体,坐在那里喝起来。古代这个酒里的甜味算是一点瑕疵,薛崇训不怎么喜欢甜酒,但是关中用粮食酿造的酒又太辣陪客喝还可以,平日里他不觉得喝那种酒是一种享受。   过得一会姚宛准备好沐浴的东西了,薛崇训便端了一根凳子在浴桶旁边,把琉璃杯端到凳子上放着。姚宛上来给他宽衣,一面轻轻骂道:“真是个酒鬼。”   这要在别家上下尊卑很严,近侍哪里敢和主人这么说话?不过薛崇训不在乎这个,日子久了身边的人也没多少规矩,除非有外人在做做把戏。   除去上衣,姚宛的指尖轻轻从薛崇训的后背上沿着一条线抚摸而过,充满同情地问道:“出去的时候还没有疤,这是在河陇留下的?”   薛崇训点点头道:“当时一身都是伤,不过瘀伤都好了你现在看不到,背上就剩那么一道疤。”   姚宛惊讶道:“莫非郎君带了大军,竟然亲自上阵杀敌了?”   薛崇训立刻牛皮震天响:“第一仗两千大唐铁骑对阵五十万吐蕃人,敌众我寡悬殊达二百五十倍;如果那次算夜袭出奇制胜,那么最后的决战是六万八千人在吐蕃五十万人正面摆开硬碰斗狠。这样的恶仗,我只有亲自上阵与将士们并肩杀敌,万众才能不惜死猛如虎狼!否则你喊得就算比唱的好听,自己却躲在后面,谁信你一腔热血?”   “这些事郎君可不能对王妃她们说,不然她们该多后怕,以后郎君再出国门得让人担心死。”   薛崇训不以为意地笑道:“天下的太平、士大夫们的安逸富贵,那是用武力杀出来的,否则凭什么汉人过好日子,人家饥寒交迫不盯着你?你们成日在画栋园林中闲情逸趣,不知道边关各族军民过得多苦寒……”   姚宛有些生气道:“你倒是一腔热血就上去了,要是万一有什么三长两短,这一大家子人靠谁活去?”   她脱光了薛崇训的衣服只剩一条犊鼻裤,脸上一红背过去:“还有一件自己脱。”   薛崇训便脱了个精光,躺进了暖和的浴桶里浑身一阵舒坦,伸手就能端到酒杯,在全身温暖的触觉中一口红酒,说不出的舒服。他本身就是一个会享受的人。   泡了一会,他便胡乱搓了搓,就起身擦身体。下午才洗过澡本就不需要再洗的,不过是泡掉身上那股子他压根闻不到的气息而已。   收拾了一番,薛崇训说道:“你闻闻,现在没味儿了吧?”   姚宛走上前来,站了一会,然后垫起脚尖把鼻尖轻轻靠向薛崇训的发鬓……这个一个动作让他心下不禁一紧,有种错觉她好像要吻自己一样。不过姚宛并未作出额外的举动,只是闭着眼睛轻轻吸了一口气,在他的耳边吐出一口热气悄悄说道:“现在好了。”   薛崇训肩膀一动正想伸手抱她的腰身时,忽然姚宛道:“别动!”她退后了两步,笑道:“我身上也有味,你碰了我又得洗一回,不嫌折腾么?”   薛崇训只得无奈地点点头,借着晚间那美妙的烛火,愈发觉得这个小娘可爱娇憨了。   姚宛取了干净的外衣过来侍候他穿上。薛崇训笑道:“大晚上的让你侍候,辛苦啦。”   “没事,本来就没多少活,你又经常不在,在的时候自然就要把你侍候好了。白天嫌无趣,裴娘在就闲聊,不在只有看看你书架上的书或是看程妃她们玩叶子戏。”   薛崇训道:“你不玩么?”   姚宛摊开手道:“没钱,咱们那点钱和程妃她们玩要是运气不好,两三天就能输光。”   薛崇训二话不说拿起刚才丢在案上的金鱼袋,掏了一把,摸出来三四张青色纸币和两颗圆溜溜的金子塞到她的手里:“拿去输,反正肉烂在锅里。”   “我不是问你要钱……”姚宛红着脸推辞着,“要是被孙夫人知道了,我得被骂死,名声也不好我还得在院子里过日子呢。”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薛崇训说罢也不啰嗦,径直往外走。   姚宛心道要是输得多了人家肯定怀疑你哪来那么多钱,只有放起来了。 第八章 华清   宅了几天薛崇训在家每天都要侍候那几个妻妾连几个近侍奴婢也没落下,饶是他身强力壮无奈好汉不敌人多,他明显感觉自己的体力下降,而且更怕冷每次出门都要戴一副毛领子才觉得暖和,想想在陇右时那边的气温更低也没现在这么怯冷。   还好是时候去华清宫见太平公主了,上表等事已准备妥当,薛崇训决定这两天就启程。   华清宫位于骊山北麓,距长安约五六十里,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周、秦、汉、隋、唐等朝的帝王都视这块风水宝地为他们游宴享乐的行官别苑,或砌石起宇兴建骊山汤或周筑罗城供起玩乐。在汉朝名叫汤泉宫,名声也比较响亮;唐朝叫华清池,太平公主大兴土木扩建之后现在改名“华清宫”。   薛崇训从长安启程西行的时候已经是腊月下旬了,正值隆冬季节,他的行程仪仗由飞虎团将士负责护送。因为京畿地区安全倒不是大问题,太平公主去华清宫之后附近还驻扎有羽林军兵马。   华清宫在历史上最出名的原因其实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历史上李隆基在位时期前后临幸华清宫达三十六次,几乎年年冬天都在这里呆着直到次年春天才回长安,同时和杨贵妃在这里发生的诸多爱情故事,让这座宫殿也闻名遐迩。《长恨歌》“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还有创作出霓裳羽衣舞的“梨园”,等等不一胜数。   在路上一想起这回事薛崇训就有种很奇怪的感觉,因为李隆基尚未坐稳皇位就玩完了,自然后来那些所谓的爱情故事就不复存在了,华清宫也不是故事里的那个样子……因为这次扩建是太平公主做的,不再是历史上的唐玄宗,那么风格和构造就会有很大的差别,不会再有“梨园”,也不会再有“贵妃汤”。   不过薛崇训从来没去过华清宫,也未在后世游历过那里,它是不是历史上的样子想来是无关紧要了。在他的记忆里,华清宫将永远是这次看到的样子。   城外的道路上依然是大雪飞扬,关中自从下了第一场雪就断断续续地下,或大雪或小雪或晴个一天半日,不过大地上的白雪一直就未消失过。   薛崇训的队伍一大早从长安出城,卫队是全骑兵飞虎团又不用带什么辎重,轻装简行不缓不急地一天时间就到了,傍晚时分到达的华清宫。   远远看去有一条白茫茫的起伏大山,应该就是传说中的骊山,史书上记载这个位置曾经有过庞大的建筑群阿房宫,是堪比长城的宏伟工程。不过现在阿房宫早就连一点影儿都见不着了,山下存在的是华清宫。它在骊山的衬托下显得很小,自然没法和长城一样庞大的工程阿房宫相提并论。但是走近了见着宫内的亭台楼阁依然非常华丽漂亮,不是一般庄园的规模可以比拟的。   进了宫门,便见到一个宽阔的湖泊,湖面已经结冰了。湖上还有一道宽敞的用大理石打造的路桥,桥的尽头就是一栋形状十分端正大气的二层宫殿。   这时一帮官吏就迎接出来了,他们会按照此处的典章规格安排薛崇训的随从,薛崇训什么也不必操心过问,只需让官吏们安排便是。   走到这样一道气魄正大的桥上,就如走在含元殿前的大路上,桥面的砖石很容易看出还是新的,显然是新近扩建时才按照太平公主的意愿刚修的,薛崇训心道这倒非常符合太平公主的风格。   此刻薛崇训忽然觉得这里非常神奇,眺望骊山脚下远近周围没有人口稠密的集市或聚居之处,简直给人荒郊野林的感觉。可就在这样荒郊野林的地方,却有一座宫殿,里面住有军队官吏宫人,还有许多共同歌姬……在他的直觉里,也许是受前世聊斋一类的电视剧影响,在荒野中突兀地出现繁华的楼台灯火,多半是鬼魅幻觉。   现在薛崇训就有这种感觉,好像到了聊斋里面,眼前的一切都是幻觉。不过理智告诉他显然直觉是错误的,这世上本来就有一座华清宫。   众人一起走完了穿过湖面的路就来到了一座灯火辉煌的宫殿前面,板瓦土木都是新的,规模自然比不上大明宫内的含元殿宣政殿等建筑,也就和薛崇训府上那座“风满楼”差不多的规格。   旁边一个官吏说道:“新修的芙蓉殿,名字是殿下取的,因为外头这水湖泊改名叫芙蓉湖了,夏天会有很多荷花。这里面很多地方都修过了,怕王爷一时间不认识路,明日要游览的话得叫人陪着。”   官吏们也不知道薛崇训是第一次来,因为觉得他是皇亲以前也可能来过。   薛崇训也没说什么,只是微微点点头。   那官吏又躬身道:“殿下知道王爷今晚到,已经在芙蓉殿设了晚宴,王爷您请。”   进了主殿,只见幔帷华丽灯架新亮,镂空铜鼎香烟寥寥,土夯板筑的墙壁和砖木地板都是崭新的,还有仙鹤石雕刺绣屏风等装饰。成群的宫女身作及地长裙或侍立或端着各种器皿来往,这里的暖洋洋的人气很旺,走进来就跟进了大明宫一般。   薛崇训向里面走了一阵,便看见正面有个和宫廷大殿中同样的木台子,后面的宽敞宝座上高高地坐着美丽而霸气的太平公主,她的排场就跟皇帝似的,身后同样有个宽大的画着江山山水的屏风,俩宫女举着大扇,旁边有宦官恭敬地侍立随时听后差遣。木台下的席位上坐着一些官员文人,穿着打扮都很讲究,能出席太平公主宴会的人显然都是诗词歌赋张口就来才华横溢的人,或许其中还有几个在地方上名声很响的名士……反正薛崇训是一个都不认识,因为真正运作朝政的大臣在长安并不在这里。   席位上的人都起身向薛崇训抱拳为礼,薛崇训也拱手作了个样子,便径直来到殿下跪倒在地拜道:“儿臣叩见母亲大人。”   “咱们大唐的英雄回来了。”太平公主回顾左右笑道,“快起来,过来让娘瞧瞧瘦了没有,河陇可是苦寒之地。”   众官纷纷奉承恭喜薛崇训大获全胜云云,那些屁话薛崇训回长安都听腻了。他正要爬起来时觉得右膝微微一疼,估计是旧伤没有完全好利索,他顿时心里一琢磨,便将那股子疼痛更夸张地表现出来,紧皱眉头用手撑着地板艰难地尝试了一下但也没有起来。   果然太平公主关切地问道:“崇训你怎么了?”   “没事……”薛崇训咬牙道,“腿上有点伤没好利索,一跪下去就疼,前几日见天子我还失礼了一把没跪惹得御史弹劾我恃功自大……我歇一下就能站起来。”   太平公主欠了欠身:“你见天子都不跪,这里又没外人何苦呢?来人,赶紧把我的崇训给搀扶起来。”   俩宦官急忙走下来扶起薛崇训,这时又听得太平公主道:“坐我身边来,我天天都念着你回来。”   于是宦官们便扶着薛崇训上木台,他推了一把说道:“我自己能走。”   这时另外一个宦官搬了一条腰圆凳放到太平公主面前的桌案旁边,那宦官还特意巴结地给垫了一副软座垫。   没一会两侧的乐工便奏起了曲子,然后见一些宽袖长裙的歌姬款款走上了木台,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宾客端起酒杯遥遥地向太平公主母子敬酒,大殿上很快就热闹起来。   太平公主笑道:“那首诗是你写的,还是王昌龄或是张九龄写的?”   看来太平公主对薛崇训身边的人才是一直有关注的,王昌龄张九龄等人物在历史上名声很响,但在此时他们还年轻还没混到宰相的位置上,也没做出什么名声远扬的大事来,名气也就不怎么样了,太平公主能随口说出他们的名字,是因为那帮人是薛崇训的幕僚。   薛崇训一本正经道:“我写的,二龄在河陇只写了边塞诗。我给母亲的那首是有感而发兴起乱填的,倒是贻笑大方了。”   太平公主道:“哪里会贻笑大方,朝里的饱学大臣都说写得很好,不想你倒是有些文采。”   “文字应该不咋地,主要是借诗言的感情很真。”薛崇训正视着太平公主的眼睛,他的眼里反射着光辉,看起来非常真挚。有时候一句不容易让人当真的话,只要配合好表情和眼神就能非常真,以至于可以让人无理由地相信,因为人的眼睛很难骗人,薛崇训说这话的时候是很心诚的。   他顿了顿又说道:“当时和吐蕃人五十万在乌海对阵,我军只有六万八千人,我心里真是没底,就一直念叨着母亲大人,很神奇心下就一点都不怕了。”   太平公主怔了怔,然后笑道:“你这小子就会逗你老娘高兴,说得跟老道讲法似的玄虚。”   薛崇训道:“真不是骗您,否则不得好……”   太平公主顿时喝了一声打断他:“在我面前说话,还诅咒发誓什么,不怕别人笑话你!” 第九章 星辰   金盏银盘一桌子的佳肴美酒,薛崇训喝得脸有些发热了。黄金打造的杯子中的酒是浅黄色的晶莹贡酒,颜色有点像啤酒不过味道自然大相径庭而且没有泡。这时他发现太平公主正似笑非笑地看着自己,眼神很奇怪,心下一阵没底便低头把玩手里的金盏,偶尔轻轻抿一口,不敢正视太平公主的眼神。此刻他觉得自己一个大男人在太平公主面前反而处于心理的弱势,大约她是自己母亲长辈的关系。   舞台上的歌姬换了一波来一波,不厌其烦地载歌载舞扭动着腰肢,穿着低胸的衣服把胸前的两团肉抖得巍颤颤的。宝座这边在木台后面位置也比台子高一点,看得很清楚,薛崇训现在是觉得满世界都是酒色。   “你瞧瞧,看中谁,今晚让她去陪你。”太平公主的眼睛里露出暧昧的暖暖的又很大方的笑意。   “哦……儿臣还是算了吧。”薛崇训道,他忽然觉得在母亲面前自己这个妻妾成群生活荒淫的人几乎成了一个纯情小生。他心说老子在家侍候一帮妻妾就够了,干嘛要浪费体力在这里的陌生人身上?如果是在河陇那种地方,有宫廷美女来陪倒还不错,回到长安了根本不缺这个。   太平公主道:“我知道了,这里没你看中的。”她把歪了歪上身,把头靠过来轻轻说道,“那我叫高太后陪你,满意吧?”   薛崇训抬起头看着太平公主,本来是打算要说什么的可一下子又忘记了,就只有这么看着她。太平公主一张脸保养得很好,干净艳丽精致,几乎找不到一点瑕疵。她都四十出头的人了,还生过几个孩子,竟然能保持得像现在这样有气质,不得不让人惊叹……显然这些都是以舒适富贵的生活环境和大量奢侈资源为基础的,也难怪宫廷里斗得你死我活并不比外面的男人们争夺缓和,有了权位和资源,就可以得到很多。   特别是她的眼睛很美很有味道,形状酷似薛崇训的眼睛,但更清亮。薛崇训对这个干过很多坏事的母亲很有好感,也许是这种对自身的认同感?   太平公主的眼睛看人的时候很专注,被她看着或者有一股子巨大的压力仿佛内心深处最隐秘的东西都会被她看穿,或如沐春风好像一下子获得了知己,那眼神风情万种内涵丰富,会让寂寞的人觉得没有人能理解自己的人感到沉迷。   薛崇训有些惶恐不安地垂下头。   太平公主一抚袍袖,把一只干净的白的手伸了出来,一把抓住薛崇训的手腕:“来了华清宫就不能不先试试温泉,我带你过去看看修缮过后的汤池。”   薛崇训身不由己地跟着她站起来,然后下了木台向侧后的一道珠帘门走去,身边的宦官宫女前呼后拥地护在左右。她很讲究排场,走哪里都是大气而喧嚣的模样。   喝了不少酒,猛一下站起来被太平公主携手而走,薛崇训还有些发昏。周围的金碧辉煌的装饰不知价值几何他也没看清,精神有些恍惚,他心道这些耗资巨大的东西对于母亲来说也许算不得什么,反倒是某些用金钱地位买不到的才是很奢侈的吧?身份不同,对于身边的各种东西理解的价值就会不同。   一群人穿廊过殿,来到了一处像院子一般的地方,就像那种四面有房子,中间有个坝子的格局。但是这里的中央不是个坝子,而是一潭水,四周用考究的屏风围着,水面还冒着白腾腾的热气,是温泉的水。   “这里就是星辰汤,最初是太宗修建沐浴的地方,我叫工匠改造了一番比以前更漂亮了。在此沐浴仰头就能看见星辰,故曰星辰汤。你试试如何。”太平公主有些自得地说道。   比起薛崇训为了享乐弄的那间桑拿,这里的享乐之物显然规模更大耗费更多,也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感受,他也有些摇摇欲试了。   “不相干的人给我出去。”太平公主霸气地一挥手,又招手让一个近侍宦官过来。那官宦急忙弯着腰小心地走过来,附耳过去时由于太平公主长得太高那宦官只能直起腰来。她在其耳边交待了一句什么,然后那宦官就提着拂尘迈着细碎的步子急匆匆地出去了。   太平公主回头对薛崇训说道:“你慢慢享用,我去屋里喝茶,这是露天的赶紧脱了下去泡着。”   薛崇训抱拳道:“儿臣多谢大人厚爱。”   太平公主离开星辰汤池边来到一旁的屋子旁边坐了下来,宫女忙端来一杯热茶。她从窗户的夹缝里看出去正好能看到温泉中的情形,“我就在这里等他。”   这时温泉旁边只剩下四五个宫女,她们侍候着薛崇训宽衣,又拿来毛巾干净的亵衣等物,还有一壶茶。薛崇训被她们脱了个精光,不过他也没觉得不好意思,毕竟当贵族久了被奴婢丫鬟们侍候惯了还是挺放得开的,裸露在丫头们面前毫无压力,反倒是那几个宫女因为几乎没有侍候过男人,大伙的脸上都爬上了飞霞。   薛崇训伸手试了试水温正好,便跳了进去,在幕天席地中忽然浑身一暖说不出的舒服,他都轻松地呻吟了一声。靠在岸边把头仰起来,却未见到星辰,因为天儿不晴朗还下着小雪,但是可以看见天幕。   这种享受确实很爽,关键是那种景色和气氛,敞开的空间让人心胸打开,和在室内蒸桑拿不可同日而语完全是两码事。就算是在科技社会相对落后的唐代也可以有如此舒服的生活,作为统治者真是好啊。这时薛崇训才发现这池温暖的壁造型是南峭北柔,好像是模拟自然山川河流的造型修建的,在这里泡温泉还能心怀江山天下……薛崇训一想,最初是唐太宗修建的,倒是符合那种人的胸怀。   就在这时,听得后面一个声音轻轻唤道:“薛郎。”   薛崇训回头一看只见是高太后,他微微有些吃惊,但一想到方才母亲说的事儿,太平公主都同意了也就没什么大不了的犯不着吃惊了。   高氏一身青色打底的礼服正装,端庄得显得有些老气古板,但薛崇训知道剥开那层衣服里面的身段是很娇嫩的。她的额头圆润饱满,脸上涂着浓浓的精致的胭脂水粉,神色显得有些局促,双手握在腹前站着一动不动地看着薛崇训。四目相对的一会儿薛崇训也不知该说什么,他想起上回强迫了她,甚至还记得她那油光水滑的蜷曲芳草和白生生的皮肤。   宫女们上前来说道:“奴婢们为娘娘宽衣。”   高氏生硬地说道:“不必了,你们出去吧。”   “是。”几个宫女忙退出了围在温泉汤周围的屏风。   薛崇训道:“既然来了,就别在岸上站着,你瞧天上还下着雪,虽然池边稍微暖和一点呆久也冻。”   高氏道:“你转过去,我一会就下来。”   薛崇训:“……”不过他也不和高氏争辩,便依言转过身去仰在那里等着。他正好看见屋顶上的积雪,便伸手指了指说道:“你瞧上头还堆着雪,天上也有雪花飘下来,让人觉着很冷才对,可身上却暖和着,是不是觉得很神奇?”   “薛郎难道没洗过温泉,这有什么好神奇的?”高氏的口气同样生硬。   薛崇训也不计较,一脸闲适放松的表情笑了笑。   过得一会就听到泉水中的响声,还有水面的波浪荡漾,薛崇训知道高氏已经下水了,便问道:“我可以转头过来了?”   “嗯。”高氏应了一声。   薛崇训遂转身过来,只见高氏全身都泡在了水里,水面直到她的脖子,夜色也降临了只靠周围挂着的灯笼光线,她身体的春光自然是看不太清楚。薛崇训低声笑道:“上次我喝高了,不过你的反抗也是假装的吧?那叫什么来着,欲拒还迎……”   “你可以这样,但是我能么?”高氏忽然冷冷地说道,“要不是太平公主把你当心肝宝贝似的宠爱,连你喜欢的东西也不愿意碰生怕你不高兴,发生那样的事我早就身败名裂死无葬身之地……”   “打住打住,你太紧张了。”薛崇训摇头晃脑地好似开玩笑一样地说道,“母亲虽然给了我很多,身体发肤是最起码的,但是我并不是她的宠物,她也需要我,你要先明白这件事,否则多伤我的自尊……”他此时确实很放松,于是说起话来就没有什么客套了,很随意。   他一面说一面从水里往前走,高氏忙低喝道:“别过来!就在那里,你又想做什么?”   薛崇训哪里管她拒绝,一面继续移动一面淫笑道:“咱们赤身露体泡在一块儿,你说我想干什么?不是废话么!”   高氏正色低声说道:“别看这里好像没人,没看见旁边还有那么些楼阁房子么,里面会一个人都没有?说不定你娘也在里头某个地方,咱们幕天席地当众那样,就没羞耻之心么?”   薛崇训道:“我要找个男人搞那事才担心别人知道,找你正大光明人之常情,怕什么?”   “不要!”高氏急道,又好言道,“一会你就寝了我悄悄过去陪你,现在能别那样么?” 第十章 家国   高氏的言行举止在平时是很从容淡定合乎礼仪的,但此时她已经愤怒了,情绪激动地指着薛崇训道:“你给我站在那里,别过来!”   薛崇训见她不像是半推半就,确实在认真地制止,他心下有些难以理解,纳闷道:“那你过来做什么,都脱光了和我在一个池子里还弄得如此麻烦?”   “我不是你们的玩物!”高氏脸上的胭脂水粉被温水弄花了,成了一张大花脸,更显得她的神色不善,“你们母子二人都疯了!胁迫我过来做这种事,还是伦常礼仪允许的事吗?!我是先帝的正宫,名正言顺的太后,就算先帝仙去了,名分在此岂能让你们随意侮辱驱使!”   这时薛崇训怔住了,他百般不解地回忆着和高氏以前的交往,记得她听政的时候还耍耍小脾气撒娇似的让自己进宫,还隐晦地说每天都想着自己……这么想起来,她至少在当时是春心萌动的。   那时候她照样是太后身份,当时的礼仪廉耻又到哪里去了?现在居然反过来义正辞严地指责自己?薛崇训心下有些恼羞成怒,不理解高氏为何态度转变,也不想理解,心里冒出来一丝火气。   他冷冷地逼近:“既然如此,你就是宁折不弯有骨气的人,那为何要受迫于我母亲招之即来?”   高氏的眼睛里闪出了泪花,眼睁睁地看着薛崇训步步逼近,哽咽道:“让太平公主将我赐死吧!”   “你如果无法忍受耻辱,可以自行了断,母亲大人没有必要杀一个毫无威胁的人……”薛崇训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心里一阵纠结甚至有些后悔,那种残忍与暴力的感觉涌上心头,让他产生一种自我否定的心态。为什么会脱口说出这种冷冰冰的话?   这时他便停止了前进,低头沉吟了片刻。他觉得高氏的作为很矛盾,这也是他一时不能看穿她的想法的原因。或许这个女人的“无耻”还没达到薛崇训和太平公主的地步,她可以偷偷摸摸地违背一些道德礼仪规则,但正大光明地干有些事就压力很大。   薛崇训想到这里便继续向前走,高氏转身欲走,她没穿衣服只能在池子里逃。薛崇训便奋力追赶过去,两人的追逐就像是在吸水一般,搅得水中波光粼粼水花四溅。   高氏的体力和灵活完全不如薛崇训,很快就被追上。薛崇训一把抓住她的白的干净的胳膊,向怀里一带,她的身体便不受控制地转了过来,一下子扑到了薛崇训的怀里。薛崇训感到了一对柔软的姣好的椒乳贴到了自己的皮肤上,眼前云鬓乌黑和洁白的脖颈肌肤形成鲜明的对比,十分美好。   薛崇训搂住她的后腰,细滑的皮肤加上泉水的润滑简直滑不留手,只有用力才能把住,也不知道抓疼她了没有。   “既然你来了,也明白一个道理,顺从我们会活得好一些,你不是不愿意去道观陪着孤灯古像孤苦到老么?”薛崇训沉声道。   高氏愤怒道:“真想不到你是这样的人!”   薛崇训镇定地说道:“我一直是这样的人。”   他一面说一面去亲吻她发际的耳朵,手上摸到了她的臀部。但她还在挣扎,薛崇训便软硬皆施,一面紧紧抱住她一面在她的耳边说道:“别怕,我会善待你的,只要有我在没有人能把你怎么样。”   高氏的声音也没那么生硬了,带着哀求的口气道:“至少不要在这里!周围肯定有其他人看见,幕天席地这样很好么?”   薛崇训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我等不得了,再说上次在大明宫醉酒了也不是当众?”   “你们的所作所为真是让常人无法接受……”高氏仍然抗拒着。   这时薛崇训的手指摸到了那油光水滑的毛茸茸的地方所在,一处竖形的柔唇一般的所在感觉很柔软,高氏的身体也变得柔软起来……她的手本来使劲抓着薛崇训那只乱摸的手,很用力地往上拉阻止他,但这时一触及了她的要害之处,她手上的力就一下子消失了九分。   一瞬间薛崇训就意识到自己已经成功了,马上就能欢快地享乐。为了和高氏搞那事还费力的,从这点上薛崇训也认识到自己在某些方面确实不如母亲太平公主,太平公主的威慑力是很强大的,只叫了个宦官去带话高氏就乖乖来了不敢有任何反抗,而自己却软硬皆施费了很多事才达到目的……或许这也能看出对待女人方面薛崇训还不算残忍,所以她们不怕,而太平公主的心狠手辣不是说着玩的。   薛崇训用食指和拇指寻到了那颗隐藏在芳草里面的小小的纽扣一捻,高氏就无法再坚持了,她甚至扭动着腰迎了上来。   他又在高氏的耳边轻轻说了一些好听的话,渐渐地她已经完全放弃了抵抗,什么礼仪廉耻早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薛崇训托起她的臀部抱起她放到岸边的大理石上,水面和石头岸边几乎持平,边上的大理石因为温泉浸泡着是暖的并不冰人。高氏的腿也泡在泉水里,只是上半身出了水面有些寒冷,顿时起了一层鸡皮疙瘩,她便主动搂住薛崇训取暖。这时薛崇训分开她的双腿,站在她的面前靠近过去,当他的东西触及到她时,她的动作几乎不经过头脑忍不住挺起了腰……   ……   院子里很安静,于是高氏那长短的呻吟虽然不太大声,却让整个院子里都听得见,本来他们就在外头没有任何隔音之物。   从太平公主所在的窗后看出去,能看见两个光鳅鳅的身体在温泉岸边扭动,特别是高氏的身体很白最是清楚,整个白生生的轮廓如何蠕动都一清二楚。   在红彤彤的灯笼灯光下,这么一副场景还配着听得让人揪心的呻吟叫床声,实在有些荒诞,仿佛是回到上古礼仪不健全的时候。   太平公主旁边的宫女还有道士玉清都涨红了脸,垂头一言不发。两个宦官也躬身侍立一旁,既不敢说话也不敢张望,但是耳朵里听到的声音就没办法了。   只有太平公主一个人神情自若,她拿起茶杯捧在手里暖着手,淡淡地说道:“崇训就该这样无所顾忌地做任何事,世间万姓应该遵守的规矩对他就没有约束,他应该俯视众生为所欲为,古代的始皇帝为了修这地方的阿房宫敢驱使全天下的人,便是如此。”   鱼立本小心地说道:“晋王很关心民生的。”   太平公主笑道:“我知道你的意思,但秦朝传不过二世可不能怪在阿房宫身上,始皇帝在时为什么没人敢造反?”   鱼立本忙道:“殿下英明,洞晓世间万物。”   “河陇大捷之后我就明白了一件事……”太平公主沉吟道。   其他人都不敢出声,只有当红的宦官鱼立本很受宠信才能接太平公主的话,应了一声:“是。”   太平公主道:“当初我和李三郎争的时候,这天下只有崇训才有胆略率二百骑进宫,也只有他才可能以劣势一举击败东宫六率稳住禁军……”她仰头从窗户夹缝里看出去观察了一番黑漆漆的天幕,“我突然悟到天意,我其实不应该活到现在的,后面的日子都是虚幻的。一旦脱离了这个轮回,我什么也不是。”   鱼立本急忙说道:“殿下万寿无疆,至少长命百岁才是天意。”   她轻轻摇摇头,转头大咧咧地问玉清:“那晚让你侍寝,你觉得崇训的功夫还好么?”   玉清看了一眼似笑非笑的太平公主,因为有其他人在场,她也不好说什么,便沉默不言。这里也只有玉清才敢如此“失礼”,胆敢无视太平公主的问话,位高权重者总会有几个宠爱纵容的人,并不是对谁都恐吓威慑。   太平公主站了起来:“我也去泡泡温泉汤,玉清和我一起,鱼立本你们几个不用跟来了,办你们自己的事。”   “是。”   让玉清陪着泡温泉,她们会干什么荒淫的事,常呆在太平公主身边的人用脚趾头都猜得出来,只是不敢从口中表现出来而已。   她们带着几个宫女走后,鱼立本和另一个宦官张肖便恭送到门口,并不随从而去。待人都走了,张肖才小声说道:“鱼公公,杂家怎么觉得刚才殿下那番话颇有深意啊……现在长安可都在关心着晋王的事,他手下那帮武将幕僚还对朝廷不满,他们主公建立奇功却未得到相应的待遇……”   鱼立本冷笑道:“薛郎已经是亲王,立了奇功朝里能怎么办?已经没法封赏了!”   张肖紧张地左右看了看,周围一个人都没有非常安静,但他还是把嘴凑到鱼立本耳边才小声说:“您觉得殿下准备怎么办?现在这情形无非两种办法:削弱晋王的势力,维护李家的地位;或者顺势……毕竟晋王是殿下的亲生儿子。我内里认为吧后者可能更大,刚才殿下那口话不就说明了问题么?”   鱼立本谨慎地冷颜道:“上头的事少嚼舌头根子!”   张肖道:“虽说咱们权微位低,可这上面的大事也关系咱们这一大帮人的前程运途啊,怎么能不关心呢?当然以咱们来说,自然希望殿下和晋王长久掌权,否则新主人上来,有咱们这帮子人什么事儿……心里也担心,毕竟殿下是高宗亲女,李家的人呢……”   鱼立本忍不住小声道:“你不能这么想,现在李家那些皇子皇孙和殿下的关系多远!殿下要是把天下传给他们,能不能信他们给善终都说不定,后世撰的史书会怎么写殿下?这不是明摆着么。相比之下薛郎是她的亲生儿子,连自家人都信不过还能信得过谁,何况薛家的正妻也是李家的人这不还怀上了……家国天下,你得多琢磨琢磨。”   “鱼公公高明,您的见识叫杂家等莫能望其项背啊……” 第十一章 喷嚏   长安城笼罩在茫茫的白雪和寒气中,今日宣政殿小朝,在京的一定品级的官员都陆续赶去参加,大伙一大早见完了皇帝才打算回到各自的衙门办公。现在太平公主和薛崇训都在华清宫,但理政中心并不在宣政殿,而是在外头的政事堂,以张说为核心一帮朝臣手里。故而见皇帝也就是个礼仪问题。   中书令张说和户部尚书同平章事刘安在朱雀大街就碰到一起了,这会进了大明宫也一块儿向宣政殿走。旁边偶尔有官吏路过都拱手向他们恭敬地行礼,但他们也不必对谁都礼数周全,对于那些不怎么熟悉的人点点头就可以了。   积雪中的宏伟宫室依旧挺拔,厚重的轮廓和大气的气势给人永远不会衰落的错觉;而其间的人就如蝼蚁一般渺小,衬托了皇权的牢不可动和世人的低微。但这仅仅是一种错觉,维护此间的力量依旧是人。   这时只见政事堂那边有个官吏向大道上急匆匆地奔走了过来,走到张说和刘安身边时,一面抖着身上的雪一面说道:“我在政事堂门口等二位已经很久了,一早就听到风声,今上正在准备联名书……”   “什么书?”张说见他一身是雪,估计已经不顾寒冷在外面站了很久了,衣服上的雪抖掉了不少,连胡须上都有雪花。   “禅位!”那官员瞪大了眼睛说出两个字,脸色纸白。   张说听罢怔了怔,和刘安面面相觑了一会儿,张说愣道:“薛郎不是还在华清宫?之前也没得到殿下的暗示呀。”   刘安道:“我也一点风声都没听到。”   “这种事……”张说皱眉略一思索,便当机立断道,“暂时不去宣政殿,咱们先到政事堂等一会,你马上去查五日之内长安和华清宫之间联络细则,不得错过一项!要快!”   “是,卑职马上去办。”   二人走进政事堂坐了一会,但见其他几个宰相都不在这里,也不知还没进宫还是已经去宣政殿,张说冷笑了一下也不说话。刘安倒是提醒道:“要不要先通知其他相公?”   “他们在各衙门消息灵通着,用得着咱们多此一举么?”张说道。   等了许久,便有下属官吏查明了文档卷宗报到政事堂来了,张说急忙翻看起来,刘安也凑了过来。张说浏览了一遍喃喃道:“华清宫倒是派过几拨人来,但从名单上看这些人不可能负责如此大事。”   和张说比起来比较儒雅的刘安也顾不得稳重的风度了,急不可耐地说道:“这么看来,今上干的事并没有得到殿下的授意?”   “这不明摆着么?”张说撸了一把马脸上的大胡子道,“他也太急了……”   刘安露出一丝嘲意,“前阵子薛郎大破吐蕃五十万,回朝之后在含元殿面圣,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未跪,今上毫无办法,又听说神策军上下对朝廷的封赏不满,何况那八千精锐还驻扎在长安……今上是吓的。”   “啊……切!”张说突然打了个喷嚏。刘安听罢愕然看着他:“张相公可得注意身子,这天气越来越冷了。”   张说忙掏出手帕捂在鼻子上:“你说得对,天儿一冷容易风寒,大家都得将息着点。”说罢又“啊……切”地打了个喷嚏,而且突然还咳上了。   “我这副模样面圣恐怕要被御史弹劾,来人,笔墨侍候,我写个条呈上去,得回家找郎中抓副药吃吃才行,唉,年纪大了骨头毕竟不如年轻人。”   刘安呆鸡似的坐了一会,突然也“咳咳”地咳嗽起来,还站了起来在痰盂里吐了口口水,“我也感觉不太利索……”   张说一本正经看了一眼他,只是嘴角露出一丝不易让人察觉的笑意,“不过也太巧了,我这真是染了风寒想偷偷懒,刘相公羡慕就不能想想其他事儿么?”   刘安汗颜地抱拳拱了拱手,也不好说什么。   俩人弄明白了事情就开溜,但也有很多大臣反应迟钝的,硬着头皮去了宣政殿,然后李承宁拿出那联名书让大伙签字画押……这事儿就难办了,禅位的人姓薛,这么大的事谁都会惶恐不安,签名也不是不签也不是。   也有正直的官员当场就大骂:“陛下如此作为,百年基业毁在亲手,以后还有脸见列祖列宗于地下?”   李承宁穿着金黄的龙袍在上面坐立不安,无言以对。   又有人粗着脖子说道:“陛下不仅自坏基业,还要陷太平公主殿下和晋王于不义!”   李承宁叹了一口气道:“诸位不解朕的苦衷,当初朕就不想登位,就是大家非得让朕坐这个位置,现在是如坐针毡……如果你们觉得禅位不成,那朕退位好了。”   就连一向正直敢言的宰相李守一都看不下去了,没好气地说道:“陛下究竟想怎样?臣就不明白,此时谁说过陛下有什么过错?凡事讲个名正言顺,如果有人明目张胆地逼迫陛下,臣等第一个站出来据理力争,可没有人这么做,陛下究竟为什么要召集臣等为此荒谬之事!”   被一帮子人这么一劝,本来决定干的李承宁又动摇了,他左顾右盼惶惶不知该怎么办才好,良久之后才说:“容朕三思,明日再朝。”   大伙已经顾不得面子和礼仪了,很多人当场就摇头叹息。   散伙之后,李承宁乘驾回到蓬莱殿,他的母后赵氏忙上来问事情怎么样,李承宁脸色苍白道:“朝臣们都反对,说我那样做就是大唐的罪人,我一时害怕就改口说退位,想着吧我撂挑子不干了换一个人,别人爱咋咋地……”   赵氏见他的肩膀都在抖,顿时怜惜地拂其背好言道:“宁儿别急,翰林院有两位学识谋略都很好的先生今日正好来了蓬莱殿,你让他们给你出出主意。”   这时就见两个儒士走了过来跪倒在前见礼呼万寿无疆,李承宁将他们扶了起来问策。翰林院的官……虽然才学没得挑,但有些人尚未有机会到要害衙门历练,缺乏经验,光是纸上谈兵。不过赵氏母子现在也找不到别人,那些掌权的大臣哪个愿意实心过来帮他们出主意的?   一个儒士问道:“陛下在宣政殿是怎么做的,宣布退……那事了?”   李承宁道:“朕只说要三思,明日再朝商议。”   那人松了一口气道:“陛下现在不能丢下了,您要是这么消极退位,人家很容易就能重新扶植一个李唐的后人上去,然后该咋办还咋办……可这样大功就不是陛下的了,往后的处境……”   另一个人反对道:“你怎么能这般劝陛下?!大唐李姓正朔,岂能说改就改的?难道是太平公主那家子派人来逼迫陛下?”   李承宁道:“那倒没有,可事儿不是明摆着么?神策军就在长安他们一直说咱们李家亏待了薛崇训,虎视眈眈的;而禁军又不听咱们的。那日在含元殿你们没瞧见,薛崇训连跪礼都省了完全目中无人身边一帮从战场上回来的悍将,身上还有股子血腥味儿。我现在晚上觉都睡不着,做梦也梦见乱兵杀进宫里来了……”   赵氏听着十分揪心,她哭道:“这李唐的社稷也不能全落到咱们家可怜的宁儿身上啊,现在朝廷这么副景象更不能怪咱们,宁儿刚被人推上皇位的时候,就已经那样子了,咱们说了也不算根本没人听,这能怪咱们吗?那些大臣动不动就拿祖宗基业压宁儿,好像是他弄成这样的一般,他们就是想见着我的儿子被人逼死才高兴!长安的那些武将口无忌讳见人就说皇帝应该给他们家薛崇训的功劳封赏,这是什么意思?都封成亲王了,再封不就是想要李家的江山么?刀都在别人手里,别人想要宁儿有什么办法?你们给评评理。”   第一个儒士叹了一口气道:“还是得主动立功,毕竟薛氏与李家也是姻亲,他的母亲也是李唐公主,既然陛下不能扭转乾坤不如与之相好,皆大欢喜。”   俩谋士也说不到一块儿,另一个立刻就摇头晃脑道:“这事没那么简单,您也说了,太平公主不也姓李?咱们李唐也不是没人,太平公主的实力可不比薛氏小,她干嘛要背叛李家祖宗?”   “您真是只读圣贤书不想世间事,就说武周那会儿,女皇改朝换姓,太平公主可有什么不满意的?她可是在周朝过得顺风顺水,这朝里怎么捣腾,都是他们一家在那里弄,换什么名号有何关系?太平公主是愿意顾个李唐名分把大权交给远亲,还是给自家儿子?”   那儒士听罢愕然道:“您的胆子可太大了,这么说太平公主殿下,就不怕隔墙有耳把你抓去砍头了!”   这时李承宁都皱眉了,气道:“你们要吵回翰林院去吵!请回罢!”   二人忙住了嘴,忙怏怏告退。   李承宁待他们走后抱怨道:“母后找的都是些什么人,这俩人是怎么混进翰林院的?”   赵氏道:“我觉得他们有个人说得挺有道理,武周当位时,也没见太平公主怎么样……” 第十二章 野心   长安搞出那么大的事,就不是留守的中书令张说可以“权衡利弊妥善处理”的了。宣政殿的小朝刚刚结束不到半个时辰,政事堂派出的信使便快马加鞭直奔华清宫,不到半天工夫就到了。   奏书很快到了内给事鱼立本手里,因为他是常常侍奉在太平公主身边的人,东西给他可以最快地到达太平公主的手上。   鱼立本先去禀报太平公主,这时她正在长春殿里泡温泉。芙蓉湖岸的大殿常常用来欢宴,后面的这座长春殿才是太平公主在华清宫起居的地方,内设温泉汤池仿佛四季如春,故起了这么一个名字。   鱼立本到了地方,得知太平公主正在沐浴,就不便进去,虽然他是宦官不算男人,不过宫里就近侍候贵妇们起居沐浴更衣的人还是以宫女为主。他便把信交给了一个相熟的宫女那进去。   传递了这边的消息,鱼立本心里一琢磨,又赶着去星辰汤那边去了,薛崇训住在那里。问明白了所在,鱼立本便上了温泉一旁的阁楼上,只见薛崇训正坐在栏杆旁和人下棋。有一个当官的老头坐在对面,另外还有一个中年人坐在中间捻着下巴的胡须饶有兴致地观看。   “鱼公公请坐,我这正落了下风呢。”薛崇训头也不抬地说。   鱼立本提着拂尘疾步上前,红色的长袍被踢得上下翻飞,他一边走一边说道:“长安有事儿,打搅了几位。”   那官员一瞧鱼立本的表情,便知趣地不约而同站起来抱拳道:“老夫先行告辞,改日再来与王爷对弈。”   薛崇训回了礼,然后问鱼立本:“发生了什么事?”   “陛下在长安闹了一出,召集大臣要联名请薛郎登极,他要禅让帝位!”鱼立本道。   薛崇训愕然道:“怎么突然闹这事儿?咱们又没逼他……母亲大人可对今上有什么举动?”   鱼立本道:“杂家成日都呆在殿下身边,根本就没准备,定是蓬莱殿今上母子自个弄的。”   薛崇训寻思虽说李唐越来越势微,可也是百年基业的王朝,真想走改朝换代那一步需要诸多准备,哪能这么唐突的?母亲也不可能这么轻举妄动,再说太平公主真的毫无压力要把王朝改姓?连薛崇训自己都拿不准判断,他想起那次在晋王府亲王国内的相见,太平公主透露那种意思,不过事关重大却不是一句话两句话的干系,何况当时太平公主的情绪也有些失控。   他想罢便说道:“我可从来有这种想法,陛下真是多心了!他这是要陷薛某于不义呀!”说罢还焦急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   鱼立本很耐心地等着薛崇训表演完了,才说道:“陛下确实是太轻率也太急了,要不薛郎上份奏呈说一下,免得天下人误会了薛郎。”   薛崇训道:“得先和母亲大人商议一下。”说罢便要往外走。   鱼立本道:“殿下正在长春殿温泉汤内,不过杂家已经把消息报进去了,这会儿该起来看长安急报了罢。”   薛崇训点点头:“那成,我去长春殿找母亲商议。”他便出了门向西走,径直来到长春殿。   到得太平公主的寝宫外,薛崇训也不便直接闯,就叫一个宫女进去通报。等宫女出来说殿下让他进去见面,薛崇训这才往里走。昨天他才来华清宫,太平公主的寝宫还是第一次来,一进殿门,只见里面雾气腾腾犹如仙境一般,在朦胧的白汽冲宽大的绫罗幔帷若隐若现。   这时听得一个宫女道:“要不要将王爷请到阁楼上等候殿下?”另一个宫女道:“殿下刚才叫王爷直接进去。”   她们在那里说话,由于雾气太大薛崇训连脸都看不清,只能听见声音。薛崇训听到这里心下竟然有些期待,不过转念一想太平公主要说正事肯定已经穿戴整齐了,也没什么,虽然地方不便待客不过薛崇训也不是外人。   “王爷请随奴婢来。”一个宫女怯生生地说了一声,然后小心地迈着细碎的步子,大约她穿那裙子太窄也走不了大步,薛崇训只得慢慢地跟在她的后面。走了一小会儿,眼前就出现了一个宽大的池子,照样是热气腾腾的,这么大的池子出现在室内就如一个室内游泳池一般,不过岸边是用木头镶嵌的,周围挂着帘子,古色古香的景象和薛崇训脑海中的室内游泳池大相径庭。   他定睛一看,只见池中还有一个人,背对着自己鬓发如云是个女的,他当即有些尴尬,再瞧了一下背影十分熟悉……在这地方沐浴的人不是太平公主是谁?敢情她听到消息后根本就没上岸。池边上有个宫女手里拿着一张信札垂手而立,应该是刚刚才念完还未来得及离开。   薛崇训硬着头皮拜道:“儿臣拜见母亲大人。”   “你来了。”太平公主转过身来淡淡地说道,水面上白雾朦胧,岸上什么也看不见,不过可以想象太平公主现在身上是不着寸缕。薛崇训忙垂手低头,太平公主倒是表现得十分自然,好像一切都是合乎常理自然而然,连旁边的人都受她的影响好像觉得没有什么不对的。可薛崇训一想俗语就有儿大避母的规矩,如此这般却是有点过分,偏偏自己却不愿意点破只想装作不知。周围还有其他人,除了道士玉清还有几个宫女近侍,她们更是不敢说话,指鹿为马都可以何况对错?   薛崇训一本正经道:“儿臣刚刚听说长安的事,就急着见母亲来了。听说今上要联名大臣禅位,这怎么行?儿臣绝无……”   “太急了没准备好是么?”太平公主突然打断他的话。   薛崇训怔了怔,眼睛看着地板一言不发,心下琢磨着措辞。   太平公主又镇定地说道:“这事儿也没什么难办的,你当然要毫不犹豫地推辞。不说别的,就是古人在名正言顺大势所趋之时,群臣上表,人家还要三辞,现在皇帝一说你哪能马上就满口答应的?”   这时薛崇训才开口道:“我无意冒险与母亲大人离心,这样只会让亲者痛仇者快。一切都是您给予的,我决不想从您手里夺取什么,何况是夺位谋朝这等事……我没有这么大的野心。”   他平铺直叙地说了几句话,好像很随意,但却是在心里琢磨了好一阵子,他想对太平公主表明的态度就是:不愿与她为敌。其实这时候李唐皇室已经衰微到了百年来的最低,薛崇训真想谋朝篡位最难对付就是太平党,也是他最下不起狠手的人,而其他的势力就算心有不满也比较松散难以凝聚起来对抗已经手握军政大权的中央党羽。   “你没有野心?”太平公主似笑非笑地看着薛崇训,让他压力很大。就算薛崇训是她最近亲的人,也随时能感受到其中的威严,她给人的压力就是一种气质在一言一行中不经意就流露出来。   薛崇训忙躬身说道:“野心、虚名都是身外之物,我更看重运命相连殷殷关切的亲人家人。如果母亲大人认为我会威胁李唐基业,一句话便可以收回我的一切,甚至我的性命都是母亲大人给予的您要随时可以拿去……只需您的一句话,我定然传令神策军等部将及幕僚放弃抵抗听候发落,连我都不愿争斗了,他们做什么还有意义吗?”   他说得十分诚恳,完全没有体现出一丝一毫的虚情假意,太平公主听罢都有些动容,又回忆起上次薛崇训主动调神策军出长安,还有平时的一点一滴何曾对她有过戒心?就如现在来华清宫,身边就带了飞虎团还驻扎在外头,而太平公主身边的羽林军接近千骑护驾,要安排一场鸿门宴拿下自己的儿子实在轻而易举,因为他根本对自己不设防的。   太平公主沉默了片刻,脸上的神情却还是方才那样似笑非笑叫人琢磨不透,“你走近一些让我看看你眼里是不是有野心。”   “是。”薛崇训恭敬地沿着木料池边绕了过去,站在太平公主的旁边,然后低头看过去……这时他顿时涨红了脸,因为就近俯视下去,太平公主的上身在水面下就一览无余了,雪白硕大的肌肤在水光粼粼中分外耀眼。他急忙把眼睛看向别处。   饶是薛崇训脸皮很厚,但面对太平公主也无法从容镇定,连耳根子都红了。太平公主扬起头来,笑眯眯地仔细端详着他的脸,说道:“很大的野心……”   薛崇训听到这里又担心又乱,心情复杂极了,红着脸辩解道:“儿……儿臣绝无虚言,请大人明鉴。”   太平公主一副溺爱的神情,软软地说道:“崇训你要什么,告诉娘,我帮你。”那口气软得无骨,她这样的人的嘴里说出这样的话简直罕见得很。冷的时候一句话能吓得人双腿发颤,暖的时候却能像现在这样。   薛崇训惶恐地弯着腰道:“我什么也不要,拥有的已经够多了……” 第十三章 对弈   在长春殿见了太平公主后,薛崇训也没确定太平公主的态度,他的判断是比较乐观的,但是这种重要的决策不能靠猜,必须要得到明确的决定才行,否则就是风险。然后他啥也没干,成日就陪着太平公主宴饮游玩下棋。   人们每天都有很多事要做,就算是薛崇训这样的贵族也有不少事可以亲力亲为,可他从来不干,只愿意去抓住一系列事情的一个关键点。他认为现在的关键就是太平公主,如果她最终不能下定决心放弃维护李唐,那么薛崇训想要夺权不仅面对巨大的对手,还会失去很多盟友可能变成孤家寡人,只剩下那少数的嫡系撑不起万里江山。   薛崇训也不好直接问,因为之前他为了表明忠心已经说过无意谋位,如果现在又去问显然会表现得言行不一。所以他就经常陪着太平公主,等着她明确表明态度。   可是太平公主也好故弄玄虚,偏偏装作没事,很乐意地和薛崇训一起在华清宫游玩休闲,真像现在天下太平他们在这里只是度假的一样。   长春殿的太平公主起居的宫室内一尘不染,所有的家具物什都摆放得整整齐齐,虽然有墙上挂着许多名贵的字画,桌案的木料都是用的昂贵的櫚木,帘帐为上等的丝绸绫罗,但是却给人了无生机的感觉……大约是因为太整洁了,反而显得死气沉沉。   但是太平公主对于这样的布置俨然自得,薛崇训也没觉得不适,正盘腿坐在蒲团上看着棋盘思索,手里拿着一粒白子未能落下(唐朝黑白主宾之分正好相反)。太平公主笑道:“你的棋是越下越糟啊。”   这倒无关棋技,薛崇训的脑子里很乱,各种各样的胡思乱想可就是没有想棋,能下得好就怪了。他随手将手里的黑子往棋盘上一搁,仰头松了一口气,又被这殿中的布置吸引了注意力。   以前他就见过无数次太平公主居住的地方,但从来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因为他的起居室也是这么一副模样。直到姚宛到晋王府做他的近侍后,稍稍熟悉了有一次姚宛说“你的地方太整齐了,不像是有人常住的地方,缺少生气”,他才有所察觉。   不过如今看来,太平公主的心也和他相似,从她生活起居的地方就看得出来。薛崇训的心里忽然产生了一丝慰藉,就像有两种声音的频率相近而产生了共振一样。   不远处的朱漆栏杆旁,一个身作淡雅白毡(棉布)的琴师正坐在琴台后面认真地弹奏着清雅的曲子,“叮咚”的琴声起起伏伏零零落落,很宁静的音律没有半点尘世的喧嚣感觉。薛崇训拉了拉衣领,发现自己的里衬也是棉布料子……这料子产自西州,现在可不是平常百姓穿的东西,价格和丝绸一样贵,底层的人常穿的是麻。   “认输罢。”太平公主不假思索地轻松下了一步。   薛崇训低头一看傻眼了,太平公主见状抬起浅红的宽大罗袖遮住下半张脸笑得开心极了。   “儿臣棋技太差,不能棋逢对手,未可让母亲尽兴啊。”薛崇训道。   太平公主笑道:“我很尽兴,好不容易有个比我还下得差的……那些陪我下棋的人就算故意让着我,但我知道他对整盘棋都了如指掌了,赢了也不能尽兴,只有崇训是认真下的也赢不了我,呵呵。”   薛崇训:“……”   “再来一局。”太平公主兴致勃勃地说道,大袖一挥招呼侍立在旁边的宦官来收拾棋盘,把黑白子分开放到瓷罐里。   薛崇训正了正身体,一本正经道:“这局我要聚精会神,赢母亲一局。”   太平公主笑道:“尽管放马过来。”她笑起来的时候,薛崇训被她鬓发上金饰的摇曳吸引了目光。他顺势望去,除了看见了饰物,还看见了太平公主耳际的皮肤,在乌黑如云的鬓发下面雪白的脖子。这些细微的地方让薛崇训十分喜爱,他也喜爱太平公主的眼神,那种捉摸不透的蕴味。很多地方都让薛崇训感受万分舒心,所以他除了理智地分析母子权力之间的利弊,连潜意识里也不想和太平公主对立。   大约是薛崇训炯炯有神的眼神引起了太平公主的注意,她便伸手在发鬓上轻轻一摸,带着些许疑惑地口气问道:“你看什么?”   “母亲头发上的金饰样式很漂亮。”薛崇训强作淡定地说道。   “是吗?”太平公主露出一个钱钱的笑容,“别走神,这一局你要认真下,我不会手下留情的。”   薛崇训缓缓地沉声道:“母亲是指棋还是别的?”   太平公主忙抬起袖子,笑得前俯后仰,“你这小子又来这套,有意思……下棋罢。”   薛崇训拱手作了一礼:“母亲是长辈,那我就先手了。”   宫室中渐渐就安静下来,那栏杆前的琴师也换了一个,现在这个的风格更加沉静,琴声若有若无,好似从很遥远的地方传来一般,可实际上她就在十几步之外。那声音犹如雨声,在白雪茫茫的世界里凭空造出雨来,春天都要提早来临了。于是棋子偶尔落在棋盘上的“噼啪”声也能清晰耳闻。   太平公主和薛崇训都专心了好长一段时间,沉默无话。   或许是薛崇训的棋艺实在算差,给太平公主的压力小,这下该换她走神了。过得一会她便说了一句与下棋毫不相干的话:“长安那件事不难应对,却会把人心搞乱了。有必要给张说带一道密旨回去,让他多少提防变故。”   “只要我们一家人心在一块儿,别人倒闹不出什么风浪。”薛崇训不以为然地说道。他现在最关注的还是与太平公主的关系,至于其他势力确实没怎么放在眼里,士族的势力庞大毕竟失去了朝廷组织就是一盘散沙,真要闹得过火了直接用国家机器或武力解决便是。   太平公主沉吟片刻也微微点点头,不再多言。   这一局又下了半个多时辰,最后依然是薛崇训投子认输。他于琴棋书画都有所涉猎,无奈都不咋地,精通者唯刀枪棍棒。   太平公主叫宦官报时,然后看了一眼窗外道:“今日风雪大不如早些歇息,就不设宴了,你就留在我这里说完晚饭再回去罢。”   “是,谢母亲款待。”薛崇训礼数周全地应道。   “陪我走走,等他们送饭上来。”   薛崇训忙起身恭敬地去搀扶太平公主奉承之心溢于言行。他轻轻托住太平的胳膊时,靠得近了,顿时闻到一股清香,让他身心舒坦的不是这种香味,而是除外香味的另一种淡淡的味儿,很好闻应该是太平公主身体本身的味道……虽然很淡,但完全能感觉到。   太平公主拖着曳地长裙在一尘不染的地板上缓缓向窗户那边走,她的姿态端庄而大气,头发下雪白的脖子挺拔如天鹅,背和脖子都很直,大约是宫廷里从小训练礼仪形成的习惯。薛崇训在旁边轻轻扶着她,至少从表面上看他是十分孝顺。   “我身上的味儿好闻么?”忽然太平公主淡淡地问道。   薛崇训一听被微微吓了一跳:莫非她会读心术?不然怎么知道我心里在想什么?他可没有猛吸鼻子做出闻的动作,只是在呼吸之间自然地闻到了而已,然后心里念叨了几句。   他便硬着头皮故作不在意的样子道:“好闻。”   太平公主招了招手,待薛崇训会意地附耳过去,她便微笑着在薛崇训的耳边轻轻说道:“可不是撒些水粉或是沐浴时放上香料就可以的,饮食也最应注意,有些东西我不吃,食谱都有御医仔细进谏。”   薛崇训听罢心道贵人平日的大把时间原来就研究这些东西了……不过呢确实母亲的细节都总是让人心旷神怡,她身边的人只会怕她但鲜有人会讨厌她。那些连见面的资格都没有的士大夫私下里唾骂,也不过是凭空臆断而已。   薛崇训说道:“母亲降息贵体儿等才心安。”   “我说的不是安康,干吗要岔开话题?”太平公主笑道。她的笑总让薛崇训有种被看穿了的感觉。   “母亲不用那些东西我也会觉得很好闻,咱们血肉相连……臭味相投。”薛崇训厚颜说道。   太平公主顿时伸出手指在他的额头上一戳:“有你这么说话的么?”很难见她对人做出这种亲昵的动作,薛崇训应该感到荣幸才是。   这时宫女们陆续把菜饭送上来了,只见是普通菜肴四菜一汤,主食是大米饭。大米在关中并不普遍食用,粟米常见一些,不过宫廷里大概觉得大米白而晶莹,按照以形补形的观点吃这种饭会有益皮肤?反正宫里做的糕点很多都是半透明很好看那种。   二人到食案上坐定,就这样用膳,薛崇训的吃相有些粗鲁,不过却不会把菜饭和汤洒在案上。太平公主好像很喜欢看薛崇训吃饭,她看起来大气却是一个很在意细节的人……也并不觉得薛崇训这种吃相有什么不对,男子过分文雅了毕竟显得有些小家子气。   窗外的雪花又在飘了,母子俩在一起吃着家常便饭,倒也显得有些温馨起来。 第十四章 苦寒   今年的冬天好像格外寒冷,关中地区的人们都能感觉风雪比往年要大。不过内地还好,往北的河套安北地区就更加苦寒了,临近突厥汗国的唐朝“三受降城”军民过冬也存在物资缺乏的困难,这两个月来陆续有从内地调粮调物;而更北的游民民族今年估计有点难捱,牲畜人员冻毙的情况难以避免,冰天雪地的给养也会很困难。   “三受降城”即从国境内到外的“东受降城”、“中受降城”、“西受降城”,位于河套北岸,虽冠以“受降”之名,但却不是为了接受突厥贵族投降而建的,而是外驻防城群体,与周边军镇、州形成河套内外的防御体系,带有突出的军事驻防性质,同时兼具多种其他功能,如军政中心,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城及其周围地区组织垦田,部分地解决了当地驻军的军粮供应和经费开支。   此时朔方到西受降城有汉兵军士马匹共计约七万,分驻各军镇,受朔方军总管张仁愿的节制,灵州等地还有内附的鲜卑人等族的骑兵协同,各族组成一道联防体系(唐军是不修长城的),北方最大的威胁仍然是突厥汗国。突厥人近数十年来虽多次败于唐军,与以前可以兵临长安的情势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便是这样。   朔方总管张仁愿在京师干过殿中侍御使,在幽州也当过官,不过建功立业的地方是在突厥。经营唐朝与突厥的关系,战争与安抚并用,成就了他今天的位置和名望。   每个封疆大吏都有让他功成名就的地方,一般就在一个方向,因为长久处理一处的对外关系可以让他更熟悉当地的情况。比如程千里和杜暹成就的地方就是西边的西域和河陇……而张仁愿则是在北方。   近些年大唐北部边境总体比较安宁,是和张仁愿的能力和功劳分不开的。他有个儿子张之辅,也和父亲在同一体系内,作为得力亲信的帮手。   张仁愿的大本营设在朔方道灵州,这地方还有个被流放到这里几乎被人忘记的人:李义珣。   李义珣爵位是嗣泽王,他是李上金的儿子、唐高宗的孙子。唐高宗有好几个儿子,除了与武则天生的那几个之外,与其他嫔妃也有儿女,但大多都不得善终。在武则天当政后,不是她生的那些皇子几乎都“莫名其妙”地或病或意外身亡了。   李上金(嗣泽王李义珣的父亲)就是其中之一,李上金的生母是高宗时的宫人杨氏,之后他的命运一直坎坷长期处于担惊受怕中。直到载初元年(六九零年),武承嗣要求周兴诬告上金与素节谋反,于是将他们两人召回洛阳后交付御史台处理。后来素节在南龙门驿被杀害,上金得知后相当恐惧,遂上吊自杀……这么一算,李上金是被险恶的政治斗争给吓死的。   他死后,留下的七个儿子也倒霉了,一开始全部被流放到显州,其中六个在当地被陆续除掉。仅存嗣泽王李义珣活了下来,唐中宗复位后才摆脱了随时可能被别人干掉的危险处境,默默无闻地在灵州活着。   也许只有经历过这些磨难的人才会不愿炫耀血统,平常才宁愿低调地生活。李义珣从来就不和长安的人来往,在灵州也几乎处于隐居的状态,当地人很少见过他出门狩猎游玩,已经淡出人们的视线了。   别说和长安联系,他就在和当地的官吏也交往不多,就仿佛一个摆脱了世俗的僧人。不过很少人知道,他和朔方总管张仁愿的私交相当好,算是那种可以交心的人。每次张仁愿巡检各地回到灵州,都会很低调地穿着布衣带三两随从就去和李义珣喝两盅。这样的交情已经摆脱了世俗礼节的约束,反而很随意随心。   他们常常就谈谈道家或佛禅,或是聊聊北方边境的一些事儿。两人都没有很执念的宗教信仰,言及僧道之事不过是一种风雅或是爱好罢了。   这次张仁愿从三受降城那边回来,和往常一样到官府上交接了事务准备休息了便去拜访李义珣。   张仁愿四十多岁的样子,面部骨骼有点突出,就显得脸瘦有棱有角的,因为长期在边关还有点黑。不过文人出身的人就算外表不怎白净,却照样能很容易体现出来那股子气质。   他提了一坛酒就这么去了,连其他的礼物一样没有,酒坛好像是刚从土里挖出来的,还沾着一些泥土。走到王府门口,那些奴仆都对张仁愿很熟悉了,马上就热情地上来嘘寒问暖说话,然后带他进去。   见了李义珣,只见这王爷才三十多岁的年纪,脸色很白,大约是缺乏户外活动的关系。那种苍白好像有一种说法叫做贵族白,有点病态的感觉。不过他的面相倒是生得方阵,天庭饱满下巴方正五官端正,到底是李唐皇室的血脉。   俩人分宾主坐定,奴仆们就拿了金盏上来,张仁愿却大咧咧地拍了拍酒坛开封亲自往酒盏里斟酒,“今日挖起来的时候一算,这坛酒都在地下埋了整整三年啦。”   李义珣端起酒杯放到鼻子前半闭眼睛一嗅,赞道:“怪不得醇香十足。”   张仁愿笑道:“藏个一二十年的好酒才叫一个香。”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闲扯,只有老朋友才能这样相处,过得一会儿陷入了短时间的沉默,这才发现周围已经十分安静了,王府内的奴仆们没事儿也不敢进来打搅。   张仁愿用很随意的口气说道:“前阵子去了一趟阴山附近,雪太大了,得从近左的大仓里调粮才能过这个冬。突厥人也难过,派人过来求援呢……幸好这些年边境安宁,不然遇到这种年头又得起兵祸,北边的游牧族没法了肯定想入关来劫掠……”   张仁愿随口唠叨着边境的事,这时李义珣忽然沉声道:“听说前不久长安出了事,今上要禅位薛氏,你可听说了?”   “嗯。”张仁愿神色一凝,不动声色地应了一声。   他们顿时又陷入了沉默,过了许久李义珣的脸色露出平时难见的愤慨:“我大唐百年基业,就要葬送狼子野心之手,孰可忍不可忍!”张仁愿听罢一言不发,脸色已变得十分严肃。   李义珣忽然激动地看着他,恳切地说道:“那两个贼人正在长安外的华清宫,如得张公神兵相助,我大唐勇士轻骑南下一举铲除之,恢复李唐基业,乃万世之功也!如果张公愿助我一臂之力,大唐江山愿与张家共享!”   “王爷稍安。”张仁愿皱眉慎重地说道,“请王爷明鉴,臣虽为朔方总管,节制数万兵马,可是各镇上下多有太平党羽耳目,他们见缝插针有的十分隐蔽,我们根本就无法防备。如果要调朔方各镇兵干这等大事,恐怕尚未出师长安的太平党就知道了,届时一道圣旨一个御史就能置张某于死地,或者对方有所防备以举国之精锐军费围剿朔方,纵是神仙下凡也绝无取胜之可能,于事何益?”   李义珣忽然垂下泪来,哭道:“早知有今日,二十几年前不如和父兄一起到九泉之下倒是省心了。苟活如今,眼见社稷蒙难有心无力,真生不如死!”   张仁愿忙好言道:“张某与王爷多年深交,绝无自顾独善其身的道理,可事必败,徒劳送死不仅有愧于王爷,也于事无补啊……”   李义珣伤心欲绝,越哭越凶。   这时张仁愿琢磨了片刻,跪倒在地道:“臣倒是有一计,王爷听听如何?”   李义珣停下来用袖子揩了一把眼睛,又有了希望地看着他道:“你但说无妨。”   “没有长安的军令,北边的唐军是无法调动南下的,否则风险太大无异于自投罗网,可是突厥……”   李义珣沉声问道:“难道要借助外族入境平乱?如此会不会遭天下士人的诟病,舆情不利于我?”   张仁愿道:“维今之计,只能如此别无他法。今年正好天道不好,突厥人过冬困难已多次派人向我求救。我们正好借此机会与之密议,以粮草物资借兵,突厥人没有理由拒绝。因为我大唐修筑三受降城之后屯兵,突厥人要想对咱们翻脸胜算很小,进展的阻力也会很大;在此情况下他们只能与大唐议和请求借粮。两边各有所需,谈拢的机会就很大。”   李义珣一脸沉思,正琢磨着其中关节。张仁愿又分析道:“届时放突厥人轻骑悄然南下,咱们只需确保紧要关口的人信得过,我凭借权握朔方总管,要安排一些人并非难事……至少风险比直接调唐军南下要小的多,也更容易隐藏大事。”   “突厥到长安不止千里之遥,他们孤军深入简直是入死地,会愿意冒这个险?”李义珣开始问一些细节的问题了。   张仁愿道:“让他们昼伏夜出,只要能顺利到达华清宫将那俩人斩杀,接下来天下肯定会发生变故。突厥人完成使命之后直接向大唐投降,等政局稍定,他们无罪而有功,何险之有?” 第十五章 可汗   没过几天张仁愿又从朔方出发去了西受降城,突厥汗国(后东突厥)的使者正等在那里。使者已于一个多月前就来了唐境,显然是借粮过冬来的,因为近几年北方边境还算安宁双方的关系也未极度恶化(默啜可汗于景云二年得到了唐朝的应许愿嫁宋王李成器之女金山公主和亲,然后消停过一阵子)。此前张仁愿就见过使者,当时的决定是拖延时间,先派人去长安报信然后让朝廷决定……站在唐廷的立场上,封疆大吏当然不会大方地资助突厥人、一个帝国潜在的威胁。   但第二次张仁愿到达西受降城时,怀揣的想法就已经改变了,因为他们在尝试布局另一件事。   这次张仁愿北上已是腊月下旬,风雪更大,一路上见以往水草肥美的地区都缺少牧草,他就能想象北方的突厥人面临的境地了。气候越是苦寒张仁愿就越多一些谈妥的把握。   腊月底张仁愿就到达了最北面的西受降城,这地方位于河套以北人烟稀少,说是城其实就是一个军镇要塞,城内的居民多是军士,商民都多少和军事需要有联系,或是家眷或是来往商贾属于半武装的平民。不然普通的汉民是不愿意迁到这种苦寒而存在安全隐患的恶劣地区的。   特别是入冬以来要塞以外的人烟更少,张仁愿他们进城之前很难见到一个活人,四顾周围草原上只有茫茫的大雪。   他一进城就接见了突厥使节。最前头的那突厥人穿着实在很奇怪突兀:头发样式按照突厥人的习惯,身上却穿着丝绸做的衣裳,鞋和腰带等饰物完全不伦不类。整个打扮也不伦不类,他非要穿唐朝的衣服,无非也是出于巴结之意。   果然那使者此时万分有诚意地说:“可汗诚心臣服大唐,袭唐朝衣冠,还派了可汗之子及国相入朝。突厥子民便如大唐天子的子民,还请大唐急施援手避免人们受涂炭之苦。张总管回到城里,可得了朝廷的音信?”   此时突厥汗国的可汗是默啜可汗,他的儿子名字叫杨我支,取个名字跟汉人似的……不过当然不姓杨,他们家的姓氏是阿史那氏。   张仁愿不动声色道:“边报到达长安,经过陛下和朝臣们的商议,再下达公文到安北,恐怕需费时日……”   “您不能见死不救啊!”突厥使者极了。   张仁愿那张黑黝黝的脸显得很严肃真诚,一点都没有故意拖延的意思,他点点头道:“这事只有通过朝廷才能作决定,不过我倒是有一个应急之策,我私下里和你说说。”   使者听罢毫不犹豫地遣退左右,向张仁愿靠近了些,说道:“只要张总管愿意帮咱们一把,可汗定然诚心与大唐修好,到时北境长治久安您回朝也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啊。”   “嗯。”张仁愿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沉声道,“但我那样做事越权,恐怕传出去不好听,我得和你们可汗见面商议才行。”   刚刚还说有万分诚意的突厥使者顿时就面有难色,他们可以把可汗的儿子送到唐朝,但让阿史那默啜可汗自己送上门来就有些难办了。   这时张仁愿低声道:“我不是要让可汗来唐境,为表诚意我可派人前往突厥汗帐与他见面。”   使者听罢大吃了一惊,愕然地看着张仁愿,这种事确实让人有些难以理解……显然借粮是突厥在求唐朝“开恩”,急的事突厥人,唐人完全有条件在这时打官腔托大,可张仁愿为何反而要派自己人去突厥?这样办好像唐朝比受灾的突厥人还急一样,简直是活菩萨啊。   “那敢情好!咱们草原人恩怨分明绝非忘恩负义之人,可汗定然会记得张总管的恩,总有机会相报的。”使者感动地说道。   张仁愿低声道:“我派去的人很重要,你们必须要保障他的安全。他说的话就代表我的态度,你们完全可以信他……因是犬子。”   这下突厥使者更加吃惊了,在吃惊之余还隐隐意识到此事并非借粮那么简单,张仁愿竟然派自家儿子过去说事。   果然张仁愿又神秘地小声说:“这件事我不想让别人知道,到时候让犬子张之辅装扮成你们的人,别张扬和你们一块儿回去便是。”   使者自然一百个愿意,他被阿史那派到唐朝来借粮,本来就是一件难办的苦差事,现在虽然没有马上得到唐朝的应允,但能带回去张仁愿的儿子也不算空手而归。   张之辅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郎君,在北方苦寒之地跟了其父多年,脸上也有一些风霜痕迹,头发也有点泛枯黄,不过总算是年轻人身板很挺拔硬朗,看起来就比年已中年的父亲精神多了。   张仁愿本人不能随意擅离职守,但派他儿子出去倒也容易掩人耳目,一时不在身边同僚最多会以为去别的地方办事了。   在突厥使者归去之时,张之辅便乔装打扮了一番然后再脑袋上蒙了头巾既能避寒也能遮盖住发鬓……身上可以穿突厥人的衣服,头发却不好弄,他又不是长住突厥如果剃成突厥人的发式回来的时候就麻烦。一行人便离开了西受降城过阴山,在阴山以南的路途上遇到过一个唐军哨点,不过这帮人是从南边来又有通关文书,并未引起唐军哨点的额外注意,例行公事一番便继续往北走。   一过阴山就是突厥人的频繁活动范围了。张之辅一晚暗中嘱咐突厥使者:“我的事儿只需告知可汗便成。”   使者点头会意……只因阿史那默啜可汗性情暴戾,又强征暴敛经常触及其他贵族的利益,导致本族中有些人不堪忍受倾向唐朝,其中也难免有唐朝的眼线。张之辅如此嘱咐,也是出于保密考虑。   西受降城本就在边境,一行人回到突厥汗帐也没花几日工夫,很快就见到突厥人的大批帐篷了。   从唐朝回来的使者先去汗帐回禀使命,张之辅等了一会儿便被召入内,显然可汗已经知道了他的事。   他头上依然包着头巾,穿着也和突厥人没有什么两样平常不说一句话,默默地跟着侍卫过去,倒是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一路上张之辅果然亲眼见到了突厥人的困境,就算是在汗帐附近人们的神情都一片凄苦,走了好长一段路完全没有见到过一个人有笑容,有的人一脸菜色营养不良的样子。   张之辅进得汗帐,只见里面只有四个人,之前认识的那个使者不在,于是眼前的四个人都是陌生的面孔。不过很容易就能猜出坐在上头正位上的人就是阿史那默啜可汗,从着装也能猜个八分,还有那人手里拿着一个陈旧的手杖,应该是象征身份的东西。旁边坐的另外三个人就不知道是谁了,大约是突厥的贵族之类的人。   这时的张之辅很谨慎,何况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会给他不安全的感受,心便一直提着。他先向上位坐着的拿手杖的一脸老气的可汗行了一个礼,样子是路上向那个突厥使者学的,却一言未发。张之辅也不敢说话,就算用刚学会的一两句突厥语口音也没完全学像。   他行完礼就警觉地把目光看向旁边坐的三人。   就在这时默啜开口用汉语说道:“我已经知道你的担忧了,所以没有留外人在此。他是我的儿子同俄特勒,另外两个是我的妹夫火拔颉利发、石阿失毕。他们没什么不能听到的……你是张总管之子?”   张之辅这才稍稍放下心来,伸手去掉头巾,下意识就抱拳用了汉人的礼仪说道:“我正是张之辅,家父时任朔方道总管。”   默啜一脸和善道:“客人请坐下说话。我未去过长安,所以虽有心习大唐的礼仪无奈尚不精通,不周之处请张郎君海涵。”   听得默啜竟用了“郎君”这个词儿,张之辅也觉得有些意外,但一想默啜这口流畅的汉语也就了然了。突厥人的态度还是相当友善亲切的,毕竟他们还想从唐朝借粮过冬。   张之辅抱拳道谢,然后到一旁垫着毛皮的位置上坐了下来,处处都慎言慎行。   显然默啜也对张仁愿派亲儿子前来感到好奇,便问道:“不知张总管可否愿意帮咱们一把,你既然亲眼见到我了,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张之辅沉吟了片刻,缓缓说道:“自中宗朝起,大唐便诚意与突厥交好,不仅家父常赞可汗,朝中也不少人感念可汗在武周时极力维护李唐正朔之举……”   对于汉人的这种迂回含蓄的开场白,默啜早就见识过,所以他很耐心地听着张之辅一开始的废话。   张之辅口中所言“突厥维护李唐正朔”的话倒是确有其事。当时武则天为了巩固刚得的大权,经营周边关系,圣历元年命淮阳王武延秀等前往突厥,纳默啜之女为妃。八月武延秀等至其南庭黑沙后,默啜遂以东突厥世受唐恩,其女要嫁李氏为辞,当即拘留武延秀,并借口“奉唐伐周”,出动十万骑兵,攻袭静难、平狄、清夷等军,继犯妫、檀等州。   大义倒是站稳了的,不过彼此都明白那件事就是扯淡,突厥人也学会了汉人“师出有名”的伎俩,当时默啜高呼维护李唐正朔不过是为其发动战争寻找的名义罢了。   不过此时默啜很好奇,为何作为“债主”的唐人这时候为什么竟说好听的,连以前的事儿都扯出来了?